2020年國內聚丙烯產能分布現(xiàn)狀
已有人閱讀此文 - -2020年國內新投產裝置詳情
| 企業(yè)名稱 | 產能 | 投產時間 |
| 大連恒力二期一線 | 20 | 2020年1月 |
| 大連恒力二期二線 | 20 | 2020年2月 |
| 利和知信新材料 | 30 | 2020年3月 |
| 遼寧寶來石化一線 | 20 | 2020年9月 |
| 遼寧寶來石化二線 | 40 | 2020年9月 |
| 煙臺萬華 | 30 | 2020年11月 |
| 延長中煤榆林二期 | 40 | 2020年11月 |
| 浙江石化一線 | 45 | 2020年1月 |
| 浙江石化二線 | 45 | 2020年2月 |
| 中化泉州煉廠二期 | 35 | 2020年9月 |
| 中科煉化二線 | 20 | 2020年9月 |
| 中科煉化一線 | 35 | 2020年9月 |
2020 年聚丙烯擴能之路未曾停歇,截止年底共新投產產能達380萬噸/年,較去年大幅增加88.12%。除了中化泉州(二期)、延長中煤榆林(二期)擴能,其余多數(shù)為近幾年新成立的石化生產廠家。
1、按七大行政地理分區(qū)
| 類別 | 2020年 | |
| 總產能(萬噸) | 占比% | |
| 華東地區(qū) | 878 | 30.26 |
| 西北地區(qū) | 777 | 26.78 |
| 華南地區(qū) | 382 | 13.17 |
| 東北地區(qū) | 369 | 12.72 |
| 華北地區(qū) | 319 | 11 |
| 華中地區(qū) | 116 | 4 |
| 西南地區(qū) | 60 | 2.07 |
據(jù)最新資料統(tǒng)計,除原本產能偏低的華中、西南地區(qū),其他地區(qū)均有新裝置投入生產。其中華東地區(qū)中化泉州、浙江石化、煙臺萬華開啟4條生產線,共155萬噸新裝置投入生產,總產能趕超西北地區(qū),一躍成為國內最大的PP生產基地。而憑借大連恒力(二期)、寶來石化的投產,東北地區(qū)一改之前起步較早,但發(fā)展緩慢的局面,2020年總產能位居第四。此外,西北地區(qū)的延長中煤榆林(二期)、華北地區(qū)的利和知信及華南地區(qū)的中科煉化,也均在國內按時開車,產品陸續(xù)投放市場正常銷售。
2、 按三大經濟分區(qū)
| 類別 | 2020年 | |
| 總產能(萬噸) | 占比% | |
| 東部地區(qū) | 1712 | 59.01 |
| 西部地區(qū) | 735 | 25.34 |
| 中部地區(qū) | 454 | 15.65 |
向高、精、尖、新方向發(fā)展的東部地區(qū)以占比59.1%的絕對優(yōu)勢,霸占國內PP產能的首要位置,且其產能仍在飛快的速度增長。據(jù)統(tǒng)計2020年新增產能340萬噸/年,占總產增產能的89.47%。延長中煤榆林年內二期順利運行,再為西部地區(qū)PP產能添磚加瓦。
3、按生產企業(yè)歸屬
| 類別 | 2020年 | |
| 總產能(萬噸) | 占比% | |
| 地方企業(yè) | 1548 | 53.36 |
| 中石化 | 673 | 23.2 |
| 中石油 | 379 | 13.06 |
| 合資企業(yè) | 301 | 10.38 |
表中可見,地方及合資企業(yè)仍是我國PP擴能的主力軍,今年新增12條生產均隸屬地方及合資企業(yè)。截止目前地方企業(yè)產能約1548萬噸/年,同比增加20.65%,占總產能的53.36%;合資企業(yè)產能約301萬噸/年,同比增加61.83%。
4、按原料來源
| 類別 | 2020年 | |
| 總產能(萬噸) | 占比% | |
| 油制 | 1445 | 49.81 |
| 煤制(CTO) | 647 | 22.3 |
| 丙烷脫氫制(PDH) | 355 | 12.24 |
| 甲醇制(MTO) | 282 | 9.72 |
| 丙烯制 | 172 | 5.93 |
2020年油制聚丙烯產能依舊是排名第一位的產品,年內有6條生產線投入生產,產能增至1445萬噸/年,占總產能的49.81%。大連恒力(二期)于年初上馬,再為煤制烯烴錦上添花,產能增至647萬噸/年,占總產能的22.3%。此外,隨著煙臺萬華、延長中煤榆林PP裝置的正式投產,國內以PDH、MTO為來源的PP產能均有明顯發(fā)展,分別占到PP總產能的12.24%及9.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