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2年中國聚丙烯裝置最新擴能計劃
已有人閱讀此文 - -2020-2022年中國聚丙烯快速擴能,預計新增產能達到1300多萬噸。多種原料來源齊頭并進,地方大型企業不斷增多。
2020-2022年中國聚丙烯新產能投產計劃

近幾年中國聚丙烯產能持續快速擴張,預計2020年新增產能535萬噸,2021年新增產能345萬噸,2022年新增產能445萬噸。但新裝置投產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就2020年底尚未投產的幾套裝置看,個別裝置可能延后到2021年。
原料來源方面,煤和丙烷持續較快發展,除此之外,新建煉化一體化項目也成為新增產能的重要一部分。從企業性質看,地方企業產能增加速度較快,將不斷擠占中石化、中石油的市場份額。
不同來源,聚丙烯的工藝路線
油、煤、甲醇、丙烷、乙烷均可作為原料生產出丙烯單體,丙烯通過聚合反應生產聚丙烯。根據不同來源劃分,聚丙烯的工藝路線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一、隨著原料多元化持續推進,我們將不同工藝利潤圖進行對比:

煤頭
依托于廉價的煤炭資源,煤制烯烴成本相較油制偏低,但在低油價時代,煤制烯烴的競爭力受到較強沖擊。
相對而言,甲醇制烯烴競爭力偏弱。甲醇價格常年居于1800-3000元/噸浮動,多種路線途徑對比中,成本一直居高,造成沿海地區通過外采甲醇生產聚烯烴的項目在盈利端存在較大困難。因此甲醇制烯烴仍將長期處于虧損狀態。
油頭
原油路線其成本及利潤與原油價格密切相關,因此原油價格變動情況至關重要,從產品毛利情況來看,隨著原油價格連續觸底,油制產品盈利情況較好。
PDH
丙烷價格直接決定丙烷脫氫生產成本,丙烷波動對成本影響巨大,中國丙烷脫氫所需高純度丙烷基本依賴進口,因此存在一定不確定性。東華能源是國內最大液化氣貿易商,掌握著絕大部分的丙烷進口資源;另外,萬華化學正積極聯系船企造船,運輸丙烷。
二、我們在從不同裝置生產聚丙烯成本對比來看:

煤油成本價差明顯,煤制烯烴項目需要更高的盈利空間可達到同樣的投資收益;煤制烯烴項目可變成本低,市場售價低也不會減產或停產;
原油價格80-85美元/桶時,外購甲醇制烯烴和石腦油制烯烴成本相當,外采甲醇制烯烴被稱為貴族產品。
丙烷脫氫的優勢在于原料及產品單一,并且丙烯收率較高。丙烷脫氫工藝之所以在中國迅速發展,良好的盈利能力是最主要的原因。不過,有一個問題不可忽略,原料丙烷價格直接決定丙烷脫氫生產成本,因此影響巨大,丙烷需依賴進口,因此話語權難以掌握。
在當前價格體系下,噸成本由低到高依次為:PDH、CTO、石腦油裂解、MTO。在中國本土已經工業化的烯烴生產路徑中,以專產丙烯的PDH路線成本最低,競爭力最強。
三、從不同原料裝置經濟性對比:

再從不同生產工藝優缺點對比獲取等量烯烴,單純從投資額度來看,CTO與石腦油裂解投資額度明顯高于其他類型裝置。
CTO加工費用高是因為要先把煤炭制成甲醇,這個環節耗能耗水。煤制烯烴成本構成中固定成本占比達到60%,原材料占比僅在25%左右,甲醇制烯烴成本構成中原料結構占比在80%左右,煤制烯烴項目成本對原料價格變化不敏感,在過去的高油價下,石腦油裂解缺乏競爭力,刺激行業內部原料結構優化(輕質化)和外部多元化發展。

各種路線原料價格不存在明顯的相關性,很難明確那種路線更具優勢。企業應根據自身條件以及對未來原料供需及價格走勢預測合理選擇投資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