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第二次對進口聚氯乙烯出手,國內聚氯乙烯發力高端市場正當時
已有人閱讀此文 - -8月18日,商務部收到新疆中泰化學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天業(集團)有限公司、陜西北元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宜賓天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國內聚氯乙烯產業正式提交的反傾銷調查申請,申請人請求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聚氯乙烯進行反傾銷調查。
9月25日,商務部發布關于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聚氯乙烯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的公告。
商務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有關規定,對申請人的資格、申請調查產品的有關情況、中國同類產品的有關情況、申請調查產品對國內產業的影響、申請調查國家的有關情況等進行了審查,決定自2020年9月25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聚氯乙烯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本次調查確定的傾銷調查期為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產業損害調查期為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
本次調查自2020年9月25日起開始,通常應在2021年9月25日前結束調查,特殊情況下可延長至2022年3月25日。
本次反傾銷調查的商品聚氯乙烯是全球產量最大的通用塑料材料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化工初級產品,應用非常廣泛。除了用于生產我們比較常見的塑料用品之外,也被用于建筑材料、工業制品、密封材料和高強度纖維制造等領域。
提起對原產于美國的聚氯乙烯實施反傾銷調查,這已經是中國商務部第二次出手了。早在2003年9月,中國商務部便對原產于美國和日本等國的進口聚氯乙烯征收反傾銷稅。
隨著中國化工行業的快速發展,國產聚氯乙烯逐漸開始替代進口產品。2019年10月,中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對原產于美國等國的進口聚氯乙烯不再征收反傾銷稅。
2017年10月,世界衛生組織將聚氯乙烯列為3類致癌物,對初級聚氯乙烯產品的打擊非常大,造成價格暴跌。然而對高端聚氯乙烯產品的影響微乎其微,美國和日本的相關企業反而因此賺的盆滿缽滿。
據統計,目前美國的聯合碳化物公司和瑞典的北歐化工公司,占據了全球高端聚氯乙烯產品一半左右的市場份額。憑借著技術和資金優勢,筑起了高高的行業壁壘,外部企業很難進入。由于擁有絕對的市場話語權和定價權,美國產聚氯乙烯可以通過大規模傾銷的方式,快速占領市場。
對于想進入高端聚氯乙烯行業的中國公司來說,不僅要繳納巨額的專利費,而且在產品銷售階段,沒有價格優勢。如此循環往復,只能是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最終形成寡頭壟斷的局面,打擊的不僅僅是中國的聚氯乙烯,而是整個中國化工行業。
有關專家表示,我國的聚氯乙烯制造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必須將提高產品的生產技術水平和新產品的研發能力放在首位,大力進行科技創新,將傳統上陳舊的產業結構改造成能夠適應現代市場的需要。
中泰化學屬生產基本化工原料的氯堿行業,主營聚氯乙烯樹脂(PVC)、離子膜燒堿、納米PVC、鹽酸等氯堿化工產品,并從事相關的物資流通和進出口業務。產品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輕工、紡織、建材、國防等20多個大行業,擁有年產37.9萬噸聚氯乙烯樹脂、33.9萬噸離子膜燒堿、18萬噸電石、50萬噸工業鹽和其他化工產品的生產能力,是全國大型氯堿化工企業之一。
天業集團形成了140萬噸聚氯乙烯樹脂、100萬噸離子膜燒堿、215萬噸電石、400萬噸新型干法電石渣制水泥、180萬千瓦熱電、20萬噸1,4-丁二醇、35萬噸乙二醇和600萬畝節水器材生產能力,
公司經營范圍包括:聚氯乙烯、燒堿(含片狀燒堿)、鹽酸、液氯、電石、水泥、硫酸、次氯酸鈉溶液(含有效氯5%)的生產、銷售;聚乙烯、聚丙烯、多晶硅、金屬鎂、硅鐵、純堿、玻璃的銷售;電力、熱力的生產、供應及銷售等。
以食鹽電解為基礎,以發展海洋化工、石油化工為目標,生產燒堿、聚氯乙烯樹脂、環氧丙烷、聚醚、液體氯、合成酸、ABS、苯乙烯(SM)等多種產品的綜合性大型氯堿企業。
電石法聚氯乙烯制造企業,西南最大氯堿企業,擁有年產PVC52萬噸、燒堿41.8萬噸、水泥82萬噸、水合肼1.5萬噸、三聚磷酸鈉8萬噸的生產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