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在廢塑料再生使用領域究竟有多牛?
已有人閱讀此文 - -
荷蘭,相信大家并不陌生,6月,由“廢塑料新觀察”主辦的歐洲廢塑料企業考察團剛剛結束了對荷蘭等歐洲四國的考察,拜訪了當地多家廢塑料回收和加工利用企業。
但是荷蘭在廢塑料再生利用領域究竟有多牛?相信很多廢塑料人也不太了解。
1、廢塑料再生利用的經典案例
美麗塑料車間項目
Bureau SLA 和Overtreders W 是兩家總部位于阿姆斯特丹的設計公司,由建筑師和設計師合作,把廢塑料轉變為嶄新的建筑材料。

廢塑料做出的材料建成的亭子
“智慧的低技術等同于嶄新的高技術”正是他們的設計理念。這一創新團隊認為世上不存在廢物,除了制造時被賦予的功能,任何物品都有更多的功能,塑料尤其如此。
回收得到的塑料在塑料車間中加工生產成建筑立面建材,車間共有6臺機器,按照顏色對塑料垃圾分類,隨后進行清洗、熔化,并最終制成塑料板和塑料磚。他們為阿姆斯特丹應用科學大學建造了4個休閑亭,成為學生喜歡的聚會和工作空間。

“美麗塑料車間項目”希望讓每個人都知曉塑料垃圾是一種富有價值的原材料,在不久的將來,可從遍布全球的五金店中購買到這種材料。
總體來講,此項目所展示的經過再生改造的塑料,看上去比全新的塑料好看多了。人們甚至并未意識到懸掛在桌子上方經過設計的漂亮的燈具,是他們上周送來洗發水塑料瓶脫胎換骨,經過改造制作而成。
在“美麗塑料車間項目”中,塑料擁有了永恒的生命。
廢塑料建造的浮動公園Recycled Park
設計人員花了近5年時間打造,設計、回收廢塑料建造的浮動公園Recycled Park已于7月4日在鹿特丹港口開放。這個公園采用由廢塑料制成的六邊形連接塊,面積達140平方米。

公園28個六邊形連接塊中的每一個都是用從港口和河流中回收的塑料廢棄物制成的。這個想法是在塑料廢棄物到達海洋之前阻止塑料污染。
浮動的連接塊用螺栓固定在一起,然后停泊在港口。此外設計人員還在上面種植綠色植物,或者為游客提供長椅。Recycled Park公園不僅有助于城市的綠化,還將作為一些動物的棲息地,例如蝸牛、扁蟲、幼蟲、魚類和鳥類等。

除此之外,荷蘭人對于廢塑料創新玩法還多了去啦!
去年荷蘭小伙Dave Hakkens發明的“世界上最小的擠出機”將生活中常見的廢塑料一招變廢為寶也是火遍網絡;
今年4月,荷蘭駐上海總領事館主辦的“廢棄塑料的重生之旅”主題展覽,看似普通的嬰兒手推車、藝術燈具等,都是已經廢棄不用的塑料瓶及瓶蓋,經過再加工之后,重新成為日常生活用品,觀展市民無不對此驚嘆和稱贊;
荷蘭的茲沃勒市(Zwolle)將在今年推出全世界第一條由再生塑料制作的單車道。
而這些,都只是荷蘭在廢塑料應用領域的冰山一角。
2、荷蘭為什么可以玩轉廢塑料
配套措施不可少
有了可循環的原材料做成的產品并不意味著這些產品用過后就能回到循環鏈中,配套的基礎設施同樣必不可少。
這些基礎設施小到垃圾箱,大到廢物處理廠,還包括將下游和上游連接起來的中間環節,如運輸。只有當這些環節各司其職,并連接通暢,廢塑料才能真的被玩轉,塑料才可以更好的循環起來。
在基礎設施方面,荷蘭的分類垃圾箱遍及各個角落。大型固體垃圾和電子垃圾需要與市政廳預約后才能被拉走,而不能隨意處置。荷蘭的每個超市都有回收塑料飲料瓶的機器,為這些機器買單的是包裝公司。

每一個消費者是關鍵
每一位塑料消費者也是關鍵。我們每個人都是消費者,也是垃圾生產者。如果我們不愿主動地去分揀垃圾,將它們送去回收,或不愿意使用再生產品,那么再好的原材料和再先進的基礎設施也無濟于事。
在荷蘭,小學都十分注重環保意識的傳播,大部分公司也有類似的行動。這個國家有每年的“垃圾日”,社區居民全家出動大掃除成了一種傳統。環衛工人屬于公務員待遇,收入不低,不受歧視,這直接促進了他們的工作態度和積極性。

生產商如何參與塑料的再生
當垃圾箱中混入了過多雜質,便造成二度污染,除非在下游廢物處理廠里進行分揀,否則塑料無法進行循環。因此,塑料循環的一大挑戰便是如何將生產商的利益考慮在內,促使它們來一起從源頭解決問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也就是解決這一問題。
荷蘭法律規定產生塑料污染的包裝公司必須投入部分經費來解決環境問題。
市場是不可控因素
塑料的主要加工原料是石油,目前油價走低,導致制造新塑料的價格比循環塑料的價格要低,也就是說買新的比用舊的要便宜,因而廠家更愿意買新材料而非使用循環材料。
塑料的回收價格還受許多其他因素影響,比如中國的棉花產量,當棉花欠收時回收塑料的價格就走高,因為塑料也是滌綸纖維的主要原料。
我們不能要求商家忽視經濟利益來運作,在這種情況下如要推進循環材料的使用,則需要一些干涉和措施了。
來源:廢塑料新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