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石化:不讓一滴污水進長江
已有人閱讀此文 - -
編者按 3月1日,我國第一部流域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全面施行。長江經濟帶是石油和化工產業的重要集聚區,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指導下,中國化工報社聯合相關單位,啟動長江經濟帶化工產業發展主題調研活動。
3月1日開始,調研組兵分四路,對長江沿線的上海市、江蘇省、安徽省、湖北省、重慶市、四川省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涉及的浙江省嘉興市的80多家單位進行了走訪調研,深入了解過去五年間發生的重大變化、取得的典型經驗,交流“十四五”時期發展重點。即日起我們將陸續發布來自一線的調研成果,以饗讀者。

本文于3月29日在《中國化工報》頭版刊發
3月1日,我國第一部流域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正式實施。“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理念提出5年來,長江經濟帶化工產業發展水平有何變化?3月1日,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的第三次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的舉辦地南京,中國化工報社2021長江經濟帶化工產業發展主題調研正式啟程。下游組的第一站來到了地處長江南岸、廠區錯落有致、干凈整潔的金陵石化。
“嚴控水體環境風險是公司的第一要務,我們絕不讓一滴污水進入長江。”金陵石化安全總監陸鵬宇告訴調研組,金陵石化臨近長江,落實長江大保護是金陵石化義不容辭的重大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也是關乎企業發展的生存之戰和命運之戰。
每一滴廢水都知道來龍去脈,是保證污水不入江的先決條件。而來龍去脈的掌握靠人,更靠數據。
近年來,金陵石化每年開展長江入河排口專項檢查,全面梳理出所有污水、雨水排口,落實責任到崗到人;各基層單位全面排查責任區域的排口,查找出周邊企業污水的流入、排口閘門泄漏、排口標牌污損不規范等問題;各個排口的責任單位認真梳理匯入排口的廢水來源,并繪制流向簡圖,以便實施技術處理。
“此外,我們還組織力量對排洪溝、監護池、氧化塘、沉淀池、隔油池進行清淤、清污工作,保證了這些污水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同時,公司嚴格零散排水管理,只要有雨水排口外排,就按次采樣分析,落實現場監護,碼頭生活污水全部進入污水處理場,嚴禁排入長江。”陸鵬宇說。

據介紹,為降低污水處理場生化單元的處理負荷,金陵石化尋求治理高氯廢水新方法,開展原油中轉高氯廢水處置攻關,采用“沉淀+氣浮+活性炭過濾”方式,他們已經成功處置5萬多噸高氯廢水。
“十三五”期間,金陵石化實施了80余項環保治理和提標改造項目,使各項環保指標實現了質的提升,促進了清潔生產水平大幅躍升,全面完成催化裂化、硫黃回收、熱電鍋爐脫硫脫硝改造及煉油污水三級生化項目,各污染物排放總量逐年下降,排放指標優于國家最新的排放標準,COD、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比“十二五”下降43%、86%、93%和86%。目前,煉油污水處理場出水COD穩定低于40mg/L、氨氮穩定低于1mg/L,遠優于現行《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中污水特別排放限值COD不大于50mg/L、氨氮不大于5mg/L的要求。
根據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金陵石化建設了“裝置級—運行部級—公司級”三級環保防控責任體系,結合環保隱患治理項目,投資1億多元進一步完善了碼頭作業水體風險防控,碼頭管線全部安裝了快速切斷設施,建設了煉油區域雙回路供電、事故水轉輸系統、應急儲存罐等項目。
“特別是針對特大事故下的事故水處置,新建了事故水向石埠橋原油罐區的轉輸系統,將事故罐出口跨線接至原油中轉站原油線上,用提升泵將事故水送至原油罐區,并增設2條1000噸/小時的事故水輸往原油罐的管線,事故水收貯能力增加到30萬立方米,確保事故廢水‘防得了、守得住、關得死’,不向長江排放一滴事故水。”陸鵬宇說,“我們外排工業廢水達標率100%,遠優于國家標準,保證了公司排口沒有一滴污水排入長江。”
陸鵬宇表示,“十四五”時期,金陵石化將全面推進轉型發展,按照資源高效利用、清潔低碳循環的原則,計劃投資20億元實施近零排放改造,開展廢水、廢氣、危廢深度治理,在嚴格執行各項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基礎上,最大可削減80%的外排廢水量,不斷提高金陵石化清潔生產水平和綠色發展動力,奮力打造“好、優、穩、高、強”新金陵。
(本文由方君基、孟晶、張勇撰寫,圖片由姚曦平拍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