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鑄匠魂!獨山子石化“乙烯人”薛魁被授予“中華技能大獎”稱號
已有人閱讀此文 - -
6月22日上午,全國第十五屆高技能人才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國石油獨山子石化公司薛魁被授予“中華技能大獎”稱號,成為新疆第一個獲此殊榮的高技能人才。
中華技能大獎是我國技能人才領域最高的政府獎項。1995年至今,全國共開展十五屆優秀高技能人才評選表彰工作。本屆共有30人被授予“中華技能大獎”稱號。
在電話連線剛剛領完獎的薛魁時,他激動地說:“30年的職業生涯,苦過、累過,但是幸福屬于奮斗者。榮譽帶來的是壓力也是動力,我深感責任重大,我將繼續踐行工匠精神,把成長和成才融入到企業的提質增效活動中去,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為國家能源安全和新疆社會經濟發展再立新功。”
薛魁作為新疆第一代生產乙烯的技術人員,先后參與多項重點乙烯工程建設,發現并解決生產問題百余項,組織或參與創新創效項目20余項,為祖國邊疆乙烯產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從普通員工到行業領軍人物,從金牌選手到金牌教練,從新分員工到青年導師,一次次的成長蛻變,讓他成為名副其實的乙烯行業技術“大牛”。曾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中國能源化學地質工會全國委員會“大國工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突出貢獻高技能人才等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薛魁在給青年員工講解工藝流程。
懷匠心 扎根一線謀發展
1991年,新疆14萬噸/年乙烯工程落戶獨山子。剛剛參加工作的薛魁有幸成為新疆第一代“乙烯人”,他立志要做一名出色的知識型技術工人。
為此,他把能夠利用的時間和機會全用在了學習知識、鉆研技術上,陸續完成了英語專科、化學工程本科學業,并取得了工程碩士學位。
為了全面掌握乙烯生產技術,他不斷跨崗位、跨工段學習,全面掌握了分離、裂解和壓縮三個工段的技術,成為乙烯裝置的全能操作手。2003年、2004年,他在中國石油及全國石油石化行業技能大賽中奪得“兩連冠”,成為當時中國石油唯一。
2005年,獨山子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工程獲批開建。在技術資料審查中,他清理出乙烯裝置問題近400項,并對裂解氣管道取消膨脹節等重大方案性問題提出修改意見,為工程的順利推進做出了突出貢獻,工程后期被評為中國百年經典工程。自此,薛魁就一直默默守護著這個國家西部大開發重點工程打造的大國重器,并逐漸成了關鍵時刻解決重點問題的“定海神針”。
2018年底,獨山子石化實施乙烯優化調整項目,新建一臺裂解爐。薛魁再次披掛上陣,白天泡在施工現場,晚上比對技術資料,檢查發現汽包升汽線設計和施工錯誤等多項重大問題。2019年項目建成,創造了國內同類裂解爐建設周期最短紀錄,投產后,獨山子石化乙烯年產能達到140萬噸,成為全國在用最大的乙烯裝置。
薛魁正在裝置現場巡檢。
踐匠行 攻堅克難創絕技
薛魁始終把解決生產實際問題作為學技術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001年,他帶領團隊認真分析14萬噸/年乙烯裝置三年的生產數據,提出“優化乙炔反應器操作”等17條建議,徹底解決了裝置“兩低一高”生產難題,每年增效近4.5億元。
他在獨山子石化百萬噸乙烯裝置提出“增加裂解爐蒸汽放空管線”建議,在2015年檢修開停工階段,裝置共計減少火炬排放5785噸,首次實現國內大型乙烯裝置零火炬排放的“綠色開工”。
他獨創的“裂解爐精準調節法”極大地延長了輕烴裂解爐的運行周期,提高了單爐生產效益,該操作法被命名為中國石油一線生產“十大絕招絕技”,在行業中得到推廣。
守匠情 傳道授業育英才
薛魁是中國石油大學在聘勞模導師、共青團克拉瑪依市委在聘青年成長導師。他致力于青工培養,先后撰寫、編譯了《乙烯裝置基礎理論知識教材》《林德乙烯開車指導手冊》等技術資料,創造性地實施了新員工培訓五步法,使大批員工快速成才,并在行業內廣泛推廣。
6月21日,中國石油“技能領軍人才赴企業辦實事暨石油紅色印記探訪”活動啟動,組織專家服務團,分西北線、西南線、東北線三條行進線路,協助企業解決生產現場和人才培養難點、熱點問題。薛魁作為東北線專家服務團團長,在北京領完獎后就奔赴河北唐山,與其他專家會合,圍繞創新發展、提質增效等工作,開展技術巡診、生產技術難題攻關等。
三十年如一日,薛魁以自強不息的執著追求、一絲不茍的鉆研精神和敢為人先的責任擔當,在祖國邊疆留下了工匠精神、石油精神踐行者的時代印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