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款被打折,訂單“東南飛”,紡織外貿企業如何度過“倒春寒”?
已有人閱讀此文 - -2022年春末夏初,許多外貿企業正在經歷“倒春寒”。
馮雪(化名)是北方某省一家服裝外貿企業的員工,從事快時尚外貿女裝已經8年,今年二季度她遇到“糟心”事兒比以往都多:往年二季度夏裝訂單常常是滿的,去年行情好到訂單多得甚至都做不過來,但今年很多訂單做著做著就半路夭折了,要么中途取消,要么臨裝柜前取消了。有的好不容易走貨到國外,還被客戶找各種理由扣款或打折。
一葉知秋。從宏觀數據上看,海關總署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4961.2億美元,環比下降1.7%,同比增長2.1%。其中,出口額增速下行明顯,同比增速3.9%,較3月下滑10.8%;進口額2225億美元,同比持平。
與此同時,部分勞動密集型的東南亞國家卻迎來了外貿的“春天”。越南4月的出口額達到332.6億美元,同比增長25%;前四個月累計出口1224億美元,同比增長16.4%。柬埔寨一季度進出口貿易額達130億美元,同比增長9%。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向記者表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物流成本上漲、俄烏沖突、美國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當前中國外貿面臨的內外壓力不小。不過,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雖然目前訂單增長較快,但從總量上看是無法超過中國市場的。
被取消、被打折
馮雪所在的是一家成立15年的快時尚女裝外貿公司,主要出口目的地是美國和加拿大。以往公司的第二季度銷售都特別好,訂單總是一個接著一個,只要國內驗貨通過,對方收到貨后也沒有后期的問題。2021年,由于東南亞其他紡織品出口的國家因德爾塔變異株引發的疫情出現停工,訂單全都轉到中國,馮雪見證了一個最忙碌的二季度,訂單爆滿,接單接到手軟,做都做不過來。
但是今年,情況突然出現了變化。從4月份開始,很多訂單做著做著就被對方客戶取消了,或者臨裝柜時突然接到取消訂單的消息。少部分合作時間長、比較負責任的客戶,讓她們把生產出的面料改一下,改成秋天的款式就可以做一個新的訂單。但大部分客戶都只是推說因為國外疫情或者經濟原因不可抗力取消訂單,成品生產出來就直接變成了庫存。即使這些庫存可以出口轉內銷,但畢竟銷售市場不一樣,外貿產品不一定符合中國人的喜好,尺碼也有所不同,最終大多是賤賣了。一件衣服出口后的原價可能是6-7美元,現在清庫存只能賣2-3元人民幣,價格差了15倍之多。
即使順利走貨到國外,還面臨驗收的問題。以前行情好的時候從來不會被挑剔的一些小毛病,如有幾個線頭、燙熨不好、尺寸大小有些許誤差但不影響穿著等等,現在都會被拿出來,作為要求扣款或打折的理由。“貨已經在人家手里了,我們就只能接受了。”馮雪無奈地說。
消失的訂單去哪兒了?
那么,消失的訂單都去哪兒了呢?東南亞是答案之一。
馮雪告訴記者,她們公司有的客戶把訂單轉回了印度、越南、柬埔寨,“可能是因為那些地方成本低。”
2022年以來,越南紡織業進出口額出現明顯反彈。根據越南海關總局公布的數據,越南1-4月向全球出口紗線、其他紡織品及服裝金額共計137.7億美元,其中其他紡織品及服裝合計出口金額為118.3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22.2%。從總體數據上看,越南3月份進出口總額已經達到創紀錄的673.7億美元,環比增長38.1%,凈增186億美元。
正在成為“熱土”的越南也受到了商界的關注。4月份,前首富李嘉誠旗下的地產公司長實集團與日本最大的金融服務機構歐力士集團,在越南萬盛發集團的牽線下會見了越南胡志明市市長潘文邁。據悉,長實將為胡志明市引入高端的房地產項目,并將大量資金投入房地產、基礎建設、金融等領域。
不過,對越南來說,要取代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越南不要說超過中國,要達到中國一半的貿易額都不容易。”白明對本報記者表示,越南是個小國,勞動力本身較少,現在勞動力成本低是因為缺乏就業機會,等到發展快了,就業機會多了,用工成本必然會上升,有可能會數倍于中國。
國海證券分析師胡國鵬、袁稻雨也在研報中指出,東南亞很難取代中國,成為全球制造業的中樞。越南目前對我國產生替代效應的商品主要以輕型勞動密集商品為主,其中鞋類產品、頭飾類商品、玩具類商品表現較為明顯。馬來西亞對我國產生替代效應的商品以木材及其制品以及印刷行業商品表現較為明顯,印尼和泰國與中國出口產業替代效應不強。
企業如何應對
在馮雪的觀察中,之所以出現訂單“東南飛”的情況,除了國內疫情原因,更主要的還是因為美國客戶為應對嚴重的通貨膨脹,不得不想盡辦法壓縮成本造成的。
自2021年年初以來,美國的通貨膨脹率一直處于上升態勢,最近幾個月以來增速加快,3月CPI已經破8%,同比增幅達到1981年1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在此影響下,美國多家科技大廠已經開始削減成本,采取了裁員、減少費用等措施。Facebook母公司Meta、推特紛紛宣布停止放緩或凍結招聘。網飛宣布裁員150人,因其訂閱用戶數遭遇了十多年來的首次下滑。
而在馮雪所在公司的遭遇中,無論是將訂單轉向東南亞,還是尋求打折、扣款,也都指向了歐美客戶尋求降低成本的意愿。
宏觀數據顯示,2022年3月,美國自我國進口的非針織或鉤編服裝及衣物配件制品份額從2021年9月的27.7%已下滑至18.5%,下降將近三分之一。
面對這種情況,企業應如何應對?白明指出,企業在合同簽訂時應做好工作,不要心存僥幸。如果合同有不符點,在行情好的時候對方會選擇忽略,但行情較差的時候,就會被當作借口扣款、打折了。
“大環境是改變不了的,我們只能做好內部控制,包括交期、質量和跟客戶的溝通方式,避免讓人家挑毛病。”馮雪舉例說,如果遇到完不成交期的要及時推交期,客戶發回確認郵件的才能投產,模棱兩可就是后顧之憂;以前做單子會選擇性地投保、押匯,現在要大面積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