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實現碳中和
已有人閱讀此文 - -近日,科思創在上海舉行媒體見面會并宣布,在2035年之前,集團將在生產和能源消耗領域實現碳中和目標。媒體會上,科思創全球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雷煥麗表示,科思創計劃到2030年,將生產中直接產生和外購能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60%。此外,公司還將進一步削減價值鏈上下游產生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相關目標計劃最晚于2023年公布。為了實現此目標,科思創希望在生產、產品和其他所有領域的中長期建設循環經濟。而中國工廠將是科思創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關鍵。
加強資金投入
實現碳中和
科思創碳中和路線已有初步成績。2021年,科思創單位產品溫室氣體排放量比2005年減少了54%,超額完成2025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為了實現碳中和,科思創預計在2030年前累計投入2.5億~6億歐元。
在中國市場,科思創也要加大可持續發展投入。雷煥麗表示,截至2021年底,科思創在中國投資總額已超過38億歐元,僅科思創上海一體化基地累計投資總額已達36億歐元。2021年,公司已經宣布將在上海漕涇投資新建兩個項目,一個是聚氨酯分散體(PUD)工廠,一個是彈性體工廠。雷煥麗表示,在碳中和大趨勢下,科思創還會繼續投資中國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并將繼續支持中國化工高質量發展,全力以赴實現全面循環愿景。在這一征程中,科思創已經實現了多個重要里程碑,并在繼續為自己設定的宏偉目標不斷進取。
采取三大舉措
助推氣候目標
科思創將支持巴黎氣候協定目標的實現并以身作則。為此,雷煥麗表示,科思創將采取三大舉措助推實現氣候目標。
一是利用創新催化劑技術,實現氧化亞氮(笑氣)的減排。科思創在其漕涇上海一體化基地投資進行笑氣中和。同時,上海基地將氧去極化陰極技術應用于氯氣生產,將電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30%之多。
二是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雷煥麗表示,科思創的全球生產基地將逐步轉向使用發自可再生能源的電力。例如,公司已與沃旭能源簽署協議,從2025年起將購買沃旭海上風電,滿足科思創德國基地10%的所需電力。公司還將采用陸上風電,并與ENGIE簽訂電力購買協議,滿足科思創比利時安特衛普基地45%的電力需求。在科思創上海一體化基地,約10%的電力來自大唐吳忠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光伏發電。除了與電力供應商現有的合作模式外,公司還計劃簽署更多協議,以實現凈零碳足跡。
三是將蒸汽作為化工生產過程中的一種重要能源。將蒸汽的來源從化石能源轉化為可再生能源并非易事,科思創正努力通過各種途徑解決這一挑戰。為此,公司正在研究利用沼氣和綠色天然氣作為能源來生產可再生蒸汽。綠氫、綠氨或綠電也可以用作生產蒸汽的能源。
產業鏈合作
拓展零碳產品
雷煥麗表示,在科思創看來,循環經濟和應對氣候變化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通過零碳足跡產品,科思創可以同時滿足客戶這兩方面的要求。因此,科思創十分重視與產業鏈伙伴一起研發聯合解決方案。雷煥麗認為,循環經濟不是靠一個企業、一個行業甚至一個產業就能實現的,而是要全產業鏈行業伙伴以及政策制定者共同努力才能做到。為了實現循環經濟,科思創愿為其所有產品提供零碳足跡規格,并將所有生產過程和產品轉型為循環方式,支持客戶實現氣候目標。
“我們要實現集團目標,必須要拓展與合作伙伴的合作。中國市場的空間非常大,科思創有其全產業鏈和創新中心,又有很多合作者共同努力,這就為科思創實現2035碳中和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她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