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數字經濟,代表委員最關注什么
已有人閱讀此文 -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數字經濟再次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熱點。他們圍繞數字經濟這一領域,為工業軟件國產化、數據安全、數據權立法等話題建言獻策,同時對“雙碳”、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元宇宙等熱點話題進行了探討。
引導技術自研 推進工業軟件國產化
多位代表委員認為,我國的工業自動化不僅缺硬件“芯”,也缺軟件“心”。國內工業軟件的發展步伐較慢、自主可控能力弱,為了持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工業軟件國產化勢在必行。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劉寶增表示,我國石化重大裝備基本實現國產化,但軟件、關鍵材料等核心技術仍有薄弱環節。一是國內模擬仿真、工程設計等高端應用軟件難以滿足需求,70%以上大型應用軟件依賴進口,且許多軟件不能購買版權;二是國產重大裝備所用的部分核心部件、關鍵材料長期依賴進口;三是高端儀表等部分關鍵“小裝備”市場基本被國外品牌占領。
對此劉寶增建議,應從國家層面成立專職機構,形成完整的基礎架構;組織跨行業、跨企業、跨專業的攻關團隊,統籌實施核心技術開發;行業協會也要發揮作用,協同推進產品研發與標準制定。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化學工程集團黨委副書記劉德輝認為,工業和信息化部應當積極采取措施,加強引導工業軟件的自主研發,突破困境。首先,要加快推動“流程模擬類”工業軟件產業鏈和生態圈建設。其次,工信部可與國務院國資委聯合推動“流程型制造三維設計軟件”的產業鏈和生態圈建設,支持以工業企業制造應用需求為市場導向。最后,工信部可與教育部聯合制定政策,為企業培養和輸送高水平的工業軟件研發和應用人才。
此外,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金川集團公司鎳鈷研究設計院主任高級工程師楊艷等代表委員也提出,要瞄準“卡脖子”難題,加強技術攻關。
應用AI節能 實現低碳新基建
“雙碳”目標已提出一年有余,如何實現減碳、降碳的討論熱度有增無減。別看機房和數據中心“不冒煙”,但數據新基建過程中的能耗和碳排放量可一點都不少。如何實現數字經濟發展與“雙碳”目標的“雙向奔赴”?代表委員們也進行了討論。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首次提出了“綠色AI”的概念。他建議發展綠色算力,通過使用綠電和技術優化,降低數據中心的能耗;另一方面,優化策略和參數設置,降低超大規模預訓練模型的能耗,從而構建綠色集約的大模型,提升基礎設施能效比。“‘綠色AI’相關技術對減碳的貢獻將逐年提升,綠色算力和算法應用于工業、能源等行業的潛力巨大。” 李彥宏說。
全國政協委員、佳都科技集團董事長劉偉提出,建設數字節能平臺有助于解決新基建耗能和實現“雙碳”間的矛盾。通過構建節能平臺,將能源生產和能源負荷數據進行互通互聯,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對能源系統進行數據聚合與協調優化,從而降低峰值電力負荷,達到提高能源效率與可靠性、穩定性的目的。
同時,劉偉建議,要從政策層面全面推動落實新基建領域節能降碳要求,加大新基建領域數字節能體系建設力度,推動新基建項目優化用能結構、提升新基建項目的用能標準;鼓勵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促進新能源建設及節能減排力度,增加節能領域人工智能應用場景。
培育造血功能 助力中小企業轉型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小企業轉型”成為高頻詞,而數字化成為轉型的落腳點之一。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賀強認為,加快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中小企業擺脫困難、順應環境求發展的必然選擇。數字化轉型有利于中小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加速轉型升級,有效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然而,當前中小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受到成本和技術水平的制約,市場也無法提供有針對性的數字化升級改造解決方案。
賀強建議,應進一步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和監管標準建設,通過以數字化采購引領轉型、實現降本增效,培育新型實體企業發揮創新引領作用等更為精準的方式,讓產業鏈、供應鏈的數字化升級帶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最終推動整體生產過程數字化、智能化和降本增效。
全國人大代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建議,政府和相關協會可共同建立“中小企業數字化發展指數”,構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加速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數字化評估咨詢、培訓與資助方案,切實促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同時,還應科學精準制定幫扶政策,優化營商環境,如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完善信貸支持政策、暢通市場化融資渠道等。
重視數據安全 提升各方治理能力
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全球要素資源重組、經濟重塑,也帶來了新的安全問題。今年全國兩會上,多位代表委員為數據安全建言獻策。
“數據是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及其產生的核心數據、重要數據已成為國際攻擊的主要目標,一旦泄露將對國家安全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全國人大代表,中電工業互聯網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朱立鋒表示,我國應當完善制度規則體系、建立綜合治理體系、加強基礎設施體系、打造產業生態體系,提升數據安全治理能力。
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建議,數字化建設之初便應將數據安全考慮在內,保持互聯互通,調集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數字安全體系建設,真正提升國家的數字安全能力。
在關鍵數據的安全方面,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信息安全行業協會名譽會長談劍鋒建議,設立國家“數據銀行”,由國家成立專門機構統一管控,以最大程度保障關鍵數據安全和國家安全。
推進產權立法 明確數據財產屬性
“我國在如何更有效地挖掘數據資產價值方面仍存在短板。”全國政協委員張懿宸建議,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尤其是數據資產確權的全國性立法。此外,政府可通過財稅政策鼓勵引導產業組織或者大型企業搭建數據交易平臺。同時也可以開放相應的公共數據資源,參與到數據流通交易中,探索合適的數據定價體系。
針對數據權屬立法,多位代表委員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科技廳一級巡視員林浩認為,只有數據權屬明確,才不會造成資源配置的脫節。他建議,要從國家層面明確數據交易統籌管理部門,建立統一的交易規范和數據流通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表示,從更高的立法層面明確數據具有財產權屬性、構建較為完整的數據財產權法律框架已經迫在眉睫。政府應在《民法典》中增加關于數據產權保護的相關規定,加快推進數據資產確權。
著手頂層設計 引導元宇宙產業發展
2021年火起來的元宇宙,成為今年兩會上既新鮮又熱門的議題。代表委員們的提案,一方面鼓勵元宇宙的多元發展,引導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緊密相連;另一方面,建議政府從頂層設計的角度出發,持續推進相關領域監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劉偉表示,元宇宙作為新興事物,需要政府帶頭示范、引導,使其從發軔之初就走上賦能實體產業、壯大數字經濟的正確道路。除了發展元宇宙相關技術外,政府可直接主導打造“元宇宙中國”數字經濟體,以形成虛實融合、沉浸交互、擁有完備規范體系的新型社會關系平臺。
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江西省委會主委、江西省科協主席史可建議,要面向元宇宙產業鏈需求和共性科技前沿,研發元宇宙核心技術;鼓勵和幫助企業研發相關技術和產品;引進國外元宇宙龍頭企業和領先技術,構建世界元宇宙技術和產業高地。
也有不少代表委員對元宇宙發展的安全問題表示關切。“從互聯網發展歷史來看,網絡虛擬社會的輿情治理、交易監管、個人隱私保護乃至國家主權維護是個嚴峻的挑戰,目前仍在不斷探索和完善中。元宇宙將對上述問題帶來更大的挑戰。”談劍鋒表示,相關行業部門應盡早研究監管政策,預防可能引起的系統風險。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書記、理事長孔發龍也提出,要加快在國家層面研究制定“元宇宙”產業發展規劃,建立產業的標準、規范和體系,明確產業的邊界、紅線和禁區,促進產業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