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斯坦宣布政府解散 全球能源市場開年迎“雷”
已有人閱讀此文 - -2021年以來暴漲的天然氣價格不僅沖擊了以德國為代表的進口國,以天然氣出口為主導的哈薩克斯坦也難逃其影響。據新華社最新消息,由于哈薩克斯坦多地因液化天然氣漲價暴發抗議活動,總統托卡耶夫宣布,曼格斯套州(Mangystau)和阿拉木圖市自1月5日凌晨1時30分進入緊急狀態,至1月19日0時結束。在1月5日當天,托卡耶夫簽署總統令,接受政府遞交的辭呈。政府成員將繼續履行職責,直至新政府組成。最新消息顯示,哈薩克斯坦央行已暫停該國的銀行業務。而且,因天然氣價格問題,有6家在哈薩克斯坦出售液化天然氣的公司正在被調查。全球能源市場恐受累于此。
據悉,自2022年1月1日起,哈薩克斯坦曼格斯套州(哈西部產油區)液化天然氣價格由每升60堅戈(約合人民幣0.88元)提高到120堅戈(約合人民幣1.47元到1.68元),價格上漲引發民眾強烈不滿,包括該州首府阿克套和阿拉木圖在內的多地暴發抗議示威活動??棺h隨即蔓延至哈薩克斯坦多地。業內人士指出,哈薩克斯坦政府取消液化天然氣的價格上限,是大規??棺h的導火索。
2019年,哈薩克斯坦政府計劃將液化天然氣交易納入電子貿易平臺和股市,并為此設立了過渡期。而2021年1月1日,恰好是新舊交易體系變更之際。政府的初衷是通過此舉結束對國內能源價格的補貼,把決定權交還給市場。然而,2021年以來在天然氣價格高企的背景下,對于油氣資源需求較高的地區,這一舉措導致成本激增。
業內人士指出,盡管位于哈薩克斯坦西部的曼格斯套州匯聚該國25%的石油產量,但生活水平、基礎設施等遠不及哈薩克斯坦首都努爾蘇丹以及最大城市阿拉木圖。當地70%~90%的車輛依賴液化天然氣。這一比例遠高于哈薩克斯坦境內的其他城市。再加上疫情以來,哈薩克斯坦國內通脹上升。隨著過渡期結束,自今年1月1日起,曼格斯套州液化天然氣(LNG)價格由去年的每升50~60堅戈(約合0.88元人民幣)跳漲到120堅戈(約合1.47元人民幣)。
面對不斷惡化的局勢,3日,曼格斯套州政府宣布,LNG價格降至每升85~90堅戈(約合1.25元至1.32元人民幣),4日再次降至每升50堅戈(約合0.735元人民幣)。5日,托卡耶夫宣布,當前的任務之一是控制通脹,政府將對糧食產品以及液化氣、汽油、柴油等進行為期180天的價格調控,“各地液化氣最高價不得高于去年年底的價格”。同時,他還要求哈薩克斯坦國內加快天然氣系統改革,盡快完成在曼吉斯套州建設液化氣廠的任務,同時將液化氣交易進入電子貿易平臺和股市的時間推遲一年。
該國動亂影響的不僅僅是天然氣貿易。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哈薩克斯坦為第九大原油出口國,占世界石油總儲量的3%,位居全球第11位;天然氣儲量全球排名第22位。雖然哈薩克斯坦的油氣資源儲量在一眾中亞國家中并不出眾,但油氣資源出口占其外匯收入的50%,約為哈薩克斯坦國內生產總值的21%。時任哈薩克斯坦能源部部長米爾扎加利耶夫(Magzum Mirzagaliyev)給出的數據顯示,2021年,哈薩克斯坦的石油產量預計將達到8570萬噸,出口量有望達到6760萬噸。受抗議活動影響,哈薩克斯坦部分油氣企業發生了罷工,“當前,國際原油價格在高位徘徊,如果哈薩克斯坦政府不能快速平息國內局勢,國際能源市場形勢將不容樂觀。”業內人士表示。
哈薩克斯坦作為世界第一大鈾生產國,礦產資源交易也受連累。核燃料市場研究和分析公司UxC最新數據顯示,由于哈薩克斯坦抗議活動持續,5日國際交易平臺上的鈾價格已從每磅42美元上升到45.25美元,漲幅近8%。UxC LLC主席赫茲(Jonathan Hinze)評價動亂對國際鈾市場的影響時表示:“可能越來越多的哈薩克斯坦以外的供應商,比如南美、澳大利亞的企業會因此受益。目前,全球最大的鈾礦商NAC Kazatomprom JSC在倫敦證交所已跌去11%的股價。”
該國的動蕩局勢,也引發業界對其與周邊國家貿易前景的關注。比如,中國是哈薩克斯坦的近鄰。中國巨大的市場和消費能力給雙邊貿易帶來機遇。中哈兩國能源合作密切。油氣合作一直是中哈經濟合作的重點。2010年以后,中哈可再生能源合作步伐也在加快。中哈建交近30年來,經過雙方共同努力,在油氣、核能、電力、新能源等領域的合作日趨成熟。由于中國能源需求的穩步增長,業內人士表示,“有理由相信,中哈能源合作將持續深化。”
托卡耶夫在6日凌晨舉行的安全會議上表示,盡管局勢復雜,哈政府將繼續保障本國民眾和在哈外國人的權利,并保護在哈外國公司和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