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幾十年,貨幣將會流向這兩個領域!生物基材料將迎重大機遇
已有人閱讀此文 - -貨幣流向哪里,財富就會流向哪里。過去20年,房地產是經濟增長最主要的動力,許多人靠買房實現了財富的積累和升值,但現在這種延續了20年的財富分配機制,即將發生巨大的變化。
過去,房地產就是最大的印鈔機,貸款買房相當于是你把你未來30年的工資一下都挪到現在來用了,土地和房產,在開發、交易、使用、抵押的每一個環節里都會伴隨著貨幣的產生,房產創造貨幣,同時它也在吸收著貨幣。來自未來的貨幣,就這樣締造了21世紀的中國經濟奇跡,但是它也造成了嚴重的泡沫和財富割裂的問題。如果不扭轉掉這種局面,何談未來呢?
于是就有了今年初實施的房地產3+2道紅線,堪稱是史上最嚴的調控措施,它一方面限制地產企業的負債率,另一方面限制購房貸款的占比,直接把貨幣創造財富的源頭給掐住了。客觀來講,現在只是限制了進一步加杠桿的空間,對于那些存量的杠桿影響并不大,所以不要指望房價會大跌。但是,房產可能會慢慢的失去投資屬性,變成流動性不高、收益率也不高的資產,它增值的速度,甚至有可能都跑不贏房貸的利率。所以,貸款買房,這個事情在未來恐怕會越來越不再是一門賺錢的生意了。
那么,未來的貨幣會流向哪里?未來的財富會在哪里?房產歇菜了,未來誰來扛起創造貨幣的這個重任呢?央行8月發布的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清晰地給出了答案。
央行貨幣政策報告其實寫得很明白,就是要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的牽引作用,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制造業等領域加大支持的力度。類似這種表述在報告里出現了14次,更是直接點名要求保障關鍵技術攻關企業的融資需求,指導商業銀行加大對綠色低碳產業的支持力度。
這相當于直接摁著頭、掰開嘴,把貨幣往這些科技企業、低碳企業的嘴里灌。貨幣流向哪里,財富就會流向哪里。未來幾十年,貨幣將會流向科技產業和低碳產業,財富也會向這些行業聚集。
生物基材料既屬于科技行業,也屬于低碳行業,被發改委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
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在《“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中也要求加大可降解塑料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性能,降低應用成本。
工信部也將大力發展高端可降解材料作為“十四五”重點任務,推動生物降解塑料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和產品應用。
據國家有關機構測算,如果2060年中國要實現碳中和目標,或將需要投入136萬億人民幣。可以預見,生物基材料、可降解塑料將迎來重大的發展機遇。
為此,生物降解材料研究院將于3月9日-10日在深圳舉辦《中歐科學家生物基與降解材料產業論壇暨國際禁塑替代品展覽會》,邀請中國和歐洲的科學家和企業領袖分享生物基材料、可降解材料、紙制品的相關技術和應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