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擴能大放異彩,供需前景您如何看?
已有人閱讀此文 - -2021年國內PP新投產裝置一覽
生產廠家 | 生產線 | 產能 | 投產年份 | 原料來源 |
東明石化(恒昌) | 一條線 | 20 | 2021年3月 | 丙烷 |
天津石化 | 一條線 | 20 | 2021年6月 | 油制 |
古雷石化 | 一條線 | 35 | 2021年8月 | 油制 |
魯清石化 | 一條線 | 30 | 2021年10月 | 混合烷烴 |
金能科技 | 二線 | 45 | 2021年11月 | 丙烷 |
鴻基石化 | 一條線 | 11 | 2021年 | 外采丙烯制 |
華亭中煦 | 一條線 | 20 | 2021年 | 煤制 |
海國龍油 | 一線 | 20 | 2021年1月中旬 | 油制 |
海國龍油 | 二線 | 35 | 2021年1月中旬 | 油制 |
中韓石化 | 新線 | 30 | 2021年3月底 | 油制 |
東華能源(寧波) | 二期一線 | 40 | 2021年5月初 | 丙烷脫氫制 |
東華能源(寧波) | 二期二線 | 40 | 2021年6月初 | 丙烷脫氫制 |
金能科技 | 一線 | 45 | 2021年7月底 | 丙烷 |
遼陽石化 | 一條線 | 30 | 2021年8月中旬 | 油制 |
2021年國內PP裝置擴能步伐不止,據統計共有421萬噸/年新產能順利投產,包括東華能源(寧波)二期一、二線共80萬噸/年,海國龍油一、二線共55萬噸/年,中韓石化30萬噸/年等等。截止目前,國內PP總產能達到3240萬噸/年,較去年同比增長14.75%。
1、按所屬區域
類別 | 2020年 | 2021年 | ||
總產能 (萬噸) |
占比% |
總產能 (萬噸) |
占比% | |
華東地區 | 876 | 30.64 | 1037 | 32.01 |
西北地區 | 777 | 27.18 | 797 | 24.6 |
東北地區 | 347 | 12.14 | 432 | 13.33 |
華南地區 | 364 | 12.72 | 399 | 12.31 |
華北地區 | 319 | 11.16 | 369 | 11.39 |
華中地區 | 116 | 4.06 | 146 | 4.51 |
西南地區 | 60 | 2.1 | 60 | 1.85 |
表中可見,除原本產能偏低的西南地區,其他地區均有新裝置投入生產。其中華東地區的擴能動作異常火爆,憑借東華能源(寧波)、金能科技、煙臺萬華、鴻基石化、東明石化(恒昌)生產線的順利開車,年內新入產能161萬噸/年,繼續霸占國內區域第一寶座。其次東北地區發展勢頭依然迅猛,遼陽石化在8月19日開車成功,海國龍油一、二線于1月16日開車,3月4日正式出合格品,新增產能85萬噸/年,擠掉華南地區進入前三行列。
2、按生產歸屬地
類別 | 2020年 | 2021年 | ||
總產能 (萬噸) |
占比% |
總產能 (萬噸) |
占比% | |
地方企業 | 1546 | 54.07 | 1757 | 54.22 |
中石化 | 646 | 22.6 | 666 | 20.56 |
中石油 | 364 | 12.73 | 449 | 13.86 |
合資企業 | 303 | 10.6 | 368 | 11.36 |
可以看出,地方企業仍是我國PP擴能的主力軍,今年新增的14條生產線中,隸屬地方企業的占一半。截止目前地方企業產能約1757萬噸/年,同比增加13.65%,占總產能的54.22%,超過以傳統油制烯烴為代表的中石化、中石油及合資企業產能的總和。
3、按原料來源
類別 | 2020年 | 2021年 | ||
總產能 (萬噸) |
占比% |
總產能 (萬噸) |
占比% | |
油制 | 1405 | 49.14 | 1575 | 48.61 |
煤制(CTO) | 647 | 22.63 | 667 | 20.59 |
丙烷脫氫制(PDH) | 360 | 12.6 | 540 | 16.67 |
甲醇制(MTO) | 282 | 9.86 | 282 | 8.7 |
丙烯制 | 165 | 5.77 | 176 | 5.43 |
2021年PP原料來源多樣化進程延續,其中PDH產能擴充尤其為突出,年內有4家生產企業的生產線投產,共計新增產能180萬噸/噸,占比從12.60%升至16.67%。此外,盡管油制總體占比略有下降,但仍有6條生產線按時開車,占全年總增量的40.38%,因此,其對PP產能的貢獻地位仍不容動搖。
2022年國內PP有望投產項目
生產廠家 | 生產線 | 產能 | 投產年份 | 原料來源 |
海益精細 | 一條線 | 15 | 2022年 | 丙烷 |
東莞巨正源二期 | 三線 | 30 | 2022年 | 丙烷制 |
東莞巨正源二期 | 四線 | 30 | 2022年 | 丙烷制 |
鴻誼新材料 | 一條線 | 30 | 2022年 | 丙烷制 |
渤海化工 | 一條線 | 30 | 2022年 | 甲醇制 |
大慶海鼎石化 | 一條線 | 10 | 2022年 | 外采丙烯制 |
京博石化 | 一線 | 40 | 2022年 | 油制 |
京博石化 | 二線 | 20 | 2022年 | 油制 |
濰坊舒膚康 | 一條線 | 30 | 2022年 | 油制 |
寧波大榭 | 一條線 | 30 | 2022年 | 油制 |
海南煉化二期 | 一線 | 25 | 2022年 | 油制 |
海南煉化二期 | 二線 | 20 | 2022年 | 油制 |
揭陽石化 | 一條線 | 70 | 2022年 | 油制 |
天大石化 | 一條線 | 30 | 2022年 | 油制 |
鎮海煉化 | 二期 | 30 | 2022年 | 油制 |
浙江石化 | 二期一線 | 45 | 2022年 | 油制 |
浙江石化 | 二期二線 | 45 | 2022年 | 油制 |
2022年,國內PP行業又將進入新一輪投產高峰。據不完全統計,共有17套石化裝置投產,合計新增產能約530萬噸,同比(2021年)擴能量增加25.89%。作為富煤缺油少氣的國家,煤炭一直是著重開發充分利用重要資源,但由于環保政策連環出拳,令煤化工企業承壓較大加重,不難看出,我國對煤制的投產進度大大放緩。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油制,裝置擴能之路卻尤為光彩獨目,截止目前整理的數據,有望投產的項目占總量的72.64%,未來油制系列產品仍是PP產業的領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