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和成入局!己二腈項目已在中試階段
已有人閱讀此文 - -近日,新和成在與投資者互動時透漏,新和成己二腈項目已在中試階段,如正式投產將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公司原料藥將通過研發與生產,力爭為醫藥、制劑企業提供創新性解決方案和高品質原料。
中國或成為全球最大的己二腈-PA66市場
長期以來,我國尼龍66自給率一直偏低,主要原因是核心原材料己二腈技術未實現突破。2019年以前國內沒有一家企業能夠生產己二腈,己二腈長期以來依賴進口,始終受到國外跨國公司控制,嚴重限制和影響了尼龍產業發展和產品競爭力。
全球己二腈生產企業及產能(萬噸/年)
2018年國外己二腈裝置開工負荷直接引發國內己二腈—己二胺—PA66產品鏈多米諾骨牌效應,己二腈生產裝置停產導致PA66價格暴漲。期間,各國際大廠多次發布漲價函,巴斯夫、塞拉尼斯、美國杜邦等聚合大廠共計發布14次漲價函,PA66價格水漲船高,市場價格暴漲至40000元/噸上方水平。
己二腈是生產尼龍66的關鍵原料,也是重要的環氧樹脂固化劑己二胺的原料。以華峰集團為代表,近兩年中國生產企業已實現零的突破,并且未來3~5年逾百萬噸在建、擬建項目計劃投產,從而逐漸打破中國尼龍66材料此前遭遇的“卡脖子”難題。
2021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擬授獎項目公示中,華峰集團副總裁兼重慶華峰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恩之團隊牽頭,聯合重慶華峰聚酰胺有限公司、重慶華峰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華峰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完成的“己二腈及尼龍66全產業鏈制備關鍵技術開發與產業化”項目,斬獲2021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9年7月,華峰建成了國內首套產業化的5萬噸/年己二腈生產裝置,這是國內首個己二腈工業化生產項目,也是首個采用民族自有技術研發的己二腈生產項目。在國內首次打通并建成了從苯到己二酸、再到己二腈與己二胺、再到尼龍66的完整產業鏈。
多年來,雖有一批國內化工企業不斷投身己二腈的技術攻關,但由于己二腈的生產工藝較長,催化劑體系復雜,技術壁壘較高,前些年曾有部分企業建成了己二腈的生產裝置,然而由于成本過高及爆炸事故等因素,導致項目推進陷入困境而終止。
華峰集團“十四五”發展規劃顯示,華峰重慶基地繼2019年年產5萬噸己二腈項目順利產業化后,今年又一個年產5萬噸的己二腈裝置進入調試,目前在建的二期年產10萬噸己二腈裝置預計明年投產,三期年產10萬噸己二腈裝置已經在緊鑼密鼓的設計中,預計2023年投產。也就是說,2023年底,華峰將建成年產30萬噸己二腈裝置。
平煤神馬與國內多所科研院校研究所進行聯合科技攻關,最終完成了已二腈工業化生產的技術攻關,取得了己二腈工業化生產的自主知識產權,并采用國際上先進的將丁二烯直接氫氰化合成己二腈生產技術,以實現能耗下降,污染減少,效率提升。
同期,注冊資本3億元的河南神馬艾迪安化工有限公司也正式注冊成立,標志著神馬尼龍產業鏈補上了己二腈自主生產這一關鍵環節,新公司由神馬股份全額出資,采用國際先進的丁二烯直接氫氰化合成己二腈技術建設20萬噸/年(一期5萬噸/年)己二腈項目。項目總投資11.9億元,預計2022年投料試車。
此外,中國化學與齊翔騰達合資公司天辰齊翔投資105億元建設100 萬噸/年尼龍66 產業鏈項目,其中包含20萬噸/年己二腈產能,預計將于2021年底投產;國際己二腈巨頭英威達計劃投資70億元在上海啟動建設年產40萬噸己二腈生產基地,預計2022 年投產。
中國己二腈生產企業及產能(萬噸/年)
國內己二腈的產業化后,其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成本也將進一步降低,并為PA66帶來更大的進口替代空間,進一步打開PA66的應用空間,國內PA66行業或將迎來快速發展期。
據行業推算,未來2~3年,己二腈、PA66需求有望翻番,未來5~10年,己二腈將達到一定的邊際生產成本,PA66需求有望達到400萬噸,中國或成為全球最大的己二腈-PA66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