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一號”日產天然氣1000萬方
已有人閱讀此文 - -11月24日,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宣布,我國首個自主開發建設的1500米超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日產天然氣1000萬立方米,提前達到設計產量峰值,具備了每年產氣30億立方米的能力。這標志著我國海洋石油工業全面掌握超深水氣田的生產運維完整技術體系,為海上氣田保供粵港瓊等經濟熱點地區提供了新的支撐。
“深海一號”氣田是我國迄今為止自主發現的平均水深最深、勘探開發難度最大的海上超深水大氣田。今年6月25日投產后,氣田就按計劃推動11口生產井全部開井產氣,并進行生產處理系統深度調試和工藝優化,加快天然氣產能釋放。
深水作業環境給氣田的設備調試工作帶來了極大挑戰。“服務于氣田開發的‘深海一號’能源站搭載了超過200套處理設備及系統,長期駐留在南海1500米水深海域生產運行,其結構復雜程度和所處環境的惡劣程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堪比載人空間站。”“深海一號”氣田開發項目總經理尤學剛介紹說。
“深海一號”氣田采用的大量先進技術和設備在國內屬首次應用,在缺少直接可借鑒經驗的情況下,中國海油現場作業團隊持續探索,深入攻關,先后解決氣田的水下生產設備、生產流動性保障系統、乙二醇再生及回收系統、天然氣脫水脫烴及增壓外輸系統在深度調試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最終總結出一套適用于深水氣田的生產處理設備調試方案,為氣田產能持續攀升奠定了基礎。
尤學剛表示,“深海一號”氣田的成功達產,驗證了自主創新設計的總體開發方案的可靠性,標志著我國在深水油氣勘探開發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目前,“深海一號”氣田在完成設備調試和工藝優化后,已經進入投產以來的最佳狀態,所產天然氣在香港終端、高欄終端、南山終端分別登陸后,接入全國天然氣供應體系。
面對今冬明春嚴峻的保供形勢,“深海一號”氣田現場作業團隊采用平臺分區域專人晝夜守護的模式開展生產,緊盯生產參數變化,并根據生產管理系統的預測提前做好流程處理,確保采暖季穩產穩供。
同時,中國海油根據氣田產量的變化展開精確統籌,對所屬東方氣田、文昌氣田和崖城氣田等海上生產裝置進行實時產量調節,確保南海天然氣生產集群外輸的天然氣組分和氣量保持相對穩定,為電廠、化工廠等下游民生及工業用戶創造良好的用氣環境。
中國海油董事長汪東進表示,將以“深海一號”為重要突破口,大力實施增儲上產攻堅工程、科技創新強基工程和綠色發展跨越工程,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落實天然氣保供、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和落實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上展現更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