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外企業扎堆跑步入局氟化工
已有人閱讀此文 - -為了培育新的增長曲線,近期多家企業宣布跨界轉型,進入節能減排及新能源汽車與儲能行業,與之配套的上游氟化工領域隨之成為熱門賽道。
圈外企業 跑步入局氟化工
10月25日,在黔西南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舉行了普安縣和晴隆縣3個螢石礦探礦權的現場拍賣會。經過緊張激烈競爭,施達礦業公司以3個礦權總價1.43億元,拍得普安和晴隆3處螢石礦的探礦權,標志著施達集團“跨界”拿到了進入未來氟化工科技行業的入場券。
施達集團表示,此次施達集團成功競拍螢石礦,為公司未來布局和進軍氟化工產業提供了良好的資源優勢和基礎。
其實,跨界跑步入局的并不只有施達集團一家。在福建上杭縣蛟洋工業園區,能源巨頭寧德時代思康新材料項目一期在加緊施工中,一期項目總投資10億元,達產后可年產含氟鋰電新材料1.2萬噸;二期投資18.5億元,達產后可年產2.5萬噸含氟鋰電新材料。
“目前項目建設已完成了土建,設備的安裝,下一步安裝管道以及電器、儀表的調試。”寧德時代思康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潘偉楷說。
此前,作為國內磷化工龍頭之一川恒股份與國軒控股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及《投資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磷系電池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磷酸鐵及磷酸鐵鋰)、氟系電池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六氟磷酸鋰及聚偏氟乙烯)領域開展合作。今年9月份以來,川恒股份入局新能源領域,新能源轉型戰略愈加明晰;深耕有機硅行業的新安股份與多氟多實業共同出資成立泰興安福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議案,合作建設1萬噸/年六氟磷酸鋰原材料項目,主要為多氟多實業及其下屬子公司或指定第三方公司提供化學原材料;醫藥企業湖北省宏源氟化工有限責任公司2萬噸/年鋰電新材料一體化項目(一期)環境影響報告書(征求意見稿)已完成等。
氟材料 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氟工業是伴隨著現代工業發展而迅速崛起的一個新興朝陽產業,由于產品具有高性能、高附加值,氟化工產業被稱為“黃金產業”。氟化工作為化工新材料之一,近年來,隨著技術進步和需求的增長,氟材料的應用領域開始從傳統行業向電子、能源、環保、生物醫藥等新領域滲透。在新能源領域,氟化工產品已成為鋰離子電池、燃料電池、太陽能電池、風能、核能等新能源領域的關鍵材料之一。
2021年被業界稱為國內氟化工行業發展的關鍵年。一方面,“雙碳”目標的推進,以及《〈蒙特利爾議定書〉基加利修正案》的落地,與制冷劑直接相關的企業面臨巨大機遇和挑戰;另一方面,集成電路、太陽能光伏、新能源汽車、儲能等行業快速發展對特定含氟產品需求的突增,不斷影響著氟化工產業“版圖”。
螢石作為氟化工的基礎資源,其制成工業產品是氫氟酸。氫氟酸是新能源車的電池(六氟磷酸鋰電池)、光伏發電和芯片等新能源設備制造的必用材料。六氟磷酸鋰是電解液成分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約占電解液總成本的43%。
隨著新能源領域的持續擴張,六氟磷酸鋰迎來爆發。據Wind、百川資訊數據顯示,10月20日,六氟磷酸鋰市場價格報收52萬元/噸,創近5年來新高。 國泰君安電新行業分析師石巖表示,當前位置上六氟磷酸鋰的價格仍然存在繼續上漲的可能,但是整體漲價的速度將有所放緩。
扎堆入局 需關注中期風險
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2021年全球六氟磷酸鋰將出現供需缺口,供給量和需求量預計分別為5.9萬噸和6.35萬噸,缺口4500噸。
悟空投資投研總裁江敬文表示,六氟雖然目前是產業鏈中比較緊缺的環節,但跨界企業需要保持清醒意識,對行業進行動態跟蹤。目前多家企業有較大的擴產計劃,從中期角度來講,需要關注中期過剩的風險。當前六氟價格持續新高,雙氟替代的經濟性已經開始顯現。
今年以來,包括多氟多、天賜材料、永太科技、天際股份等多家公司均發布了擴大六氟磷酸鋰產能計劃。比如,多氟多六氟磷酸鋰產品目前年產能已達1.5萬噸,計劃明年再新增4萬噸產能;永太科技近日表示,六氟磷酸鋰正在擴建固態0.6萬噸/年、液態6.7萬噸/年的產能;深圳新星年產800噸六氟磷酸鋰生產線各項調試已經基本完畢。
川恒將利用磷礦中豐富廉價的氟資源,采用世界領先的無水氟化氫技術,延伸發展電池用氟材料。根據規劃,5年內,川恒將形成年產1000萬噸的磷礦開發規模,每年回收制造21萬噸無水氟化氫、14萬噸六氟磷酸鋰或聚偏氟乙烯。
同時,不乏有 “跨界”布局六氟磷酸鋰,如制藥公司富祥藥業表示,六氟磷酸鋰已被列為公司目前在研產品之一。
“目前在商業化應用中六氟磷酸鋰仍占主流。然而六氟磷酸鋰存在熱穩定性較差、易水解等問題,容易造成電池容量快速衰減并帶來安全隱患。隨著國家對未來鋰電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要求的不斷提高,新型鋰鹽之一的雙氟磺酰亞胺鋰有望成為替代品,各大電解液龍頭在瘋狂擴產六氟磷酸鋰的同時,也在積極布局雙氟磺酰亞胺鋰。”北京國化新材料技術中心分析師劉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