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園區(工廠)數字化應用全國巡回培訓會在南京啟動
已有人閱讀此文 - -為促進化工行業提效增速轉型升級,推動5G應用智能制造化工企業示范基地建設,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的指導下,《中國化工報》社有限公司于2021年10月22日在南京正式啟動了第一場智慧園區(工廠)數字化應用全國巡回培訓會。
活動由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管理辦公室副調研員曹明華主持,《中國化工報》社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張四代,南京江北新區新材料科技園黨工委書記、管辦主任陳建寧等參加了啟動儀式。
《中國化工報》社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張四代在致辭中指出,在剛剛結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進行的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有利于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培訓將聚焦石化行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需要,圍繞“數字化工”、5G行業創新應用場景等話題,深入探討智慧技術在石油化工行業的創新應用新模式和新業態,分享具有示范意義、可復制的場景化應用解決方案。
海能達集團副總裁喬木在致辭中提到,石油和化工行業為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無線通信作為石油化工企業日常生產、應急指揮重要手段,為企業安全生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企業日常生產調度、應急音視頻保障、融合通信等均已成為企業關注重點。希望海能達能夠將28年數字化發展經驗和石化企業的應用實踐為石化行業數字化轉型做出更前沿的探索和應有的貢獻。
在主題報告培訓環節,清華大學特別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袁志宏認為,在“碳達峰碳中和”和“智能制造”歷史性交匯背景下,以化學工業為代表的流程型制造在生產模式、運營模式等方面都將發生深刻變化。為此需要發展可靠數據挖掘、穩健模型構建、核心算法開發等創新型技術,助力工藝優化設計與運行管控系統優化設計聯動、能量動力系統與生產過程同步優化、化學品全生命周期集成優化,最終闡明“智能感知-自主決策-精準執行”的自主協同運行機制,開發自主、可控的新一代化學工業智能優化運行平臺,為未來高端化學品個性化、定制化、綠色化、智能化制造提供技術支撐。
中煤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化工行業專家張紅分享了中煤集團試點企業通過提升自動化水平,強化可視化、模型化布局,促進生產過程與工業互聯網的深度融合,構筑企業中央大腦,全面賦能企業管控數字化、生產智能化、產業協同化建設,驅動企業工程、安全、生產、設備、質量、經營業務增值,最終推動企業完美實現數字化轉型之路。并詳細解讀了“工業互聯網+危化安全生產” 試點建設方案的17個應用場景、21個APP及11個機理模型,有效指導能源化工企業按需有針對性地開展項目建設。
上海灼策管理咨詢公司創始人、總裁袁自煜從化工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特點與難點,化企數字化轉型策略,萬華化學與多氟多等企業數字化轉型實踐向與會者做了系統分享。他認為化工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難點不是數字技術能力不足,而是企業轉型的意愿、共識與決心。袁自煜建議化工企業從經營管理變革、數字化團隊打造與能力培養、技術部署三個方面同步推進轉型工作,要堅持長期主義、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市場驅動、價值導向、人才先行的原則制定數字化轉型方案。
海能達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無線通信石油化工行業高級研究員馬亞軍從專網通信在石化行業的應用以及5G趨勢下的安全策略角度同與會代表進行了交流溝通。并從移動通信發展歷程、現狀以及問題入手,對語音、視頻、數據等業務進行了機理分析;通過行業解決方案的梳理對智能工廠的無線通信需求和防爆標準進行了歸納總結,其高效、安全的價值點引發了與會者共鳴。
活動過程中,來自安迪蘇、金沂蒙、揚子石化和南化公司等單位的代表與培訓專家進行了互動交流,并參觀了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區智慧中心。據介紹,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已建成集智慧安全、智慧環保、智慧應急、智慧能源、智慧運輸、封閉化管理、智慧辦公、公共服務等模塊于一體的智慧化工園區綜合管理平臺。平臺運用了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數據孿生等信息技術手段,深化了園區管理業務功能應用,提升了園區綜合監管和企業服務的水平,近期成為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第六批“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范單位”。
智慧園區(工廠)數字化應用全國巡回培訓(南京站)活動由《中國化工報》社有限公司、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聯合主辦,海能達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