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加快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
已有人閱讀此文 - -10月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高耗能行業用電可由市場交易形成價格”的定調,深切反映了近期社會各界要求保障煤電供應、推進用電改革的呼聲。眼下,多個省份已對高能耗行業放寬電價上浮比例,其中就包括全國第一用電大省山東。山東省發改委等3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保障燃煤發電企業正常運營的通知》,要求落實“基準價+上下浮動”價格政策,并逐步取消電網工商業目錄電價。這意味著該省化工企業將可通過市場競價交易獲得充沛電能。
山東是全國第一用電大省和第二發電大省,去年發電量達到5806.43億千瓦時,用電量達到6939.84億千瓦時。今年上半年,該省借助西電東輸等途徑,累計接納省外輸電570億千瓦時,有效替代省內煤炭消費2300多萬噸。同時,該省引導企業通過電力交易中心進行市場化交易,今年上半年交易電量達945.5億千瓦時。
本次《通知》指出,參與電力中長期交易的燃煤發電電量,具體上網電價由發電企業、售電公司、電力用戶等市場主體通過市場化方式,在“基準價+上下浮動”范圍內形成。其中基準價為每千瓦時0.3949元(含稅),最高上浮10%,最低下浮15%。為避免市場操縱及惡性競爭,山東省要求電力現貨集中競價交易中,對市場電能量申報價格、出清價格實行上下限管理。
值得關注的是,《通知》提出,研究加快放開除居民、農業、重要公用事業和公益性服務以外的用電價格;經國家同意后,適時取消山東電網工商業及其他用電類別(兩部制)目錄電價,推進建立市場化電價形成機制。
據了解,工商業及其他用電類別(兩部制)目錄電價包括基本電價和電度電價,基本電價以用戶受電容量千伏安或用戶最大需量千瓦計收,與其所實際使用的電量無關;電度電價則以用戶實際使用電量計收。實行兩部制電價計費的用戶還實行《功率因數調整電費辦法》,執行峰谷計費。
山東一家化工企業的熱電專家朱德強表示,對工業企業而言,電價是最為敏感的生產要素之一,其中化工企業用電成本在4%~9%。當前山東電力市場實行的是省物價局分類規定的價格,即居民、工商業、企業等執行不同電價。未來可能只保留居民用電規定,其余全部放開,與市場聯動。這將提升高耗能企業的用電成本,但對用能效率高、競爭力強的企業是利好,這些企業可以通過市場競價交易獲得充沛電能。
而在華魯恒升集團熱電公司總經理劉金剛看來,新政有望促進煤電企業與化工企業的互利合作。他表示,面對新能源的沖擊,傳統煤電企業設備利用率不足,推動煤電企業向發電和工業供汽聯產轉型勢在必行。譬如毗鄰化工園區的電廠,將發電后的低位能蒸汽供應化工生產,既可增收提效,又可減少化工企業用能,實現互利共贏。他建議有關部門批復部分熱電聯產機組,按以熱定電原則核定機組運行模式,使政策惠及企業。
近段時間,各地用電緊張引發各界關注。一方面是煤炭價格暴漲,煤電價格倒掛,發電企業虧損嚴重,發電量下降;一方面是用電需求旺盛,不少地方為了完成能耗雙控任務拉閘限電,一些化工企業被迫減產限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