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快用不起電了!印度16家發電廠斷供!天然氣石油飆漲煤炭也咸魚
已有人閱讀此文 - -歐洲人快用不起電了!這絕非危言聳聽。
凜冬將至,全球正面臨越來越大的能源挑戰。
據經濟日報,天然氣供應存在的結構性問題以及氣候影響,造成歐洲電價飛漲,各國消費者的恐慌情緒有可能伴隨著冬季嚴寒的來臨而加深。有分析認為,歐洲發生的電力危機可能持續蔓延,敲響了全球能源危機的警鐘。
受疫情后期全球經濟加速復蘇、供應鏈緊張以及各國雄心勃勃的減排目標等因素影響,全球正面臨一場能源危機,能源供應普遍出現短缺,而這種局面可能至少要持續到冬季過后。
能源危機持續蔓延
當下的能源危機已經蔓延到越來越多的國家。
印度能源部本月早些時候發布的數據顯示:
截至10月1日,印度135家火力發電廠平均只有4天的煤炭庫存,而8月初的平均庫存量為13天。在這些燃煤電廠中,超過70家的庫存不足3天,有16家甚至已經斷供。
在中國電力供應緊張之際,中國石油10月4日稱,預計中國今年冬季的天然氣需求同比增長8.3%,公司計劃將國內產量最大化并擴充進口液化天然氣存儲能力。
此外,作為本次能源危機的“震中”,英國已經警告今冬供電或嚴重吃緊。
當地時間10月7日 ,英國國家電網發布冬季展望報告稱,由于需求上升和容量限制,英國今年冬季面臨電力供應緊張的局面,需求高峰期的剩余電力容量可能或降低到201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在全球能源嚴重短缺之際,除了天然氣和石油飆漲,煤炭也咸魚翻身,成了搶手貨。
作為全球煤炭價格基準的澳大利亞紐卡斯爾港動力煤交易價格突破每噸200美元,為2019年年底的三倍。全球煤炭產量目前仍較疫情前水平低5%左右,而燃煤發電為全世界貢獻約40%的電力。
盡管全球經濟蓬勃復蘇帶動了需求增長,但煤炭供應卻沒有跟上這一步伐。去年煤炭產量較2019年下降約5%。而且,煤炭生產商表示,提高產量需要時間,采購礦用卡車可能需要九個月時間,在礦場安裝新設備則需要更長時間。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美國已經再次敦促能源生產國增產。美國總統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10月7日敦促能源供應國增加供應來滿足需求。他表示,美國對這些國家未能做到這一點感到擔憂,美國正在與能源生產國進行“具體的外交接觸”。
俄羅斯難成“救世主”
面對歐洲能源短缺的局面。普京6日表示,作為歐洲最大的能源供應國,俄羅斯已準備好在價格飆升之際穩定能源市場,并預計俄羅斯今年對歐洲天然氣的出口銷量或創新高。
在普京表態后,英國天然氣期貨6日立馬轉跌,跌幅一度超過12%,而盤中原本大漲逾38%,周三全天振幅超50%。美國天然氣期貨周三收盤也跌超10%。同一日,荷蘭TTF天然氣價格也高位回落,大跌近10%。
但從整體來看,普京的講話影響可能有限。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 Tony Sycamore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雖然如今普京發話,但今年缺氣、缺電、油價和天然氣價格處于高位的格局很難徹底逆轉。
“比起出口,國內補庫存是俄羅斯的當務之急。俄羅斯需要對其75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存儲系統進行補充。去年冬天,俄羅斯的天然氣存儲系統消耗了約600億立方米,創下歷史最高水平。歐洲天然氣第一大供應商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表示,預計今年輸往歐洲的天然氣量不會超過1830億立方米,因為天然氣儲存庫的再補充以及對中國的出口增加,俄羅斯國內天然氣市場目前供應緊張。”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與其說俄羅斯逼空等地緣政治因素,歐洲本土天然氣市場供給極度緊張才是主因。歐洲本土生產已經連續幾年下降,而綠色轉型期背后起了重要作用。截至9月中旬,歐洲天然氣產量同比下降了15%,此前在2020年同比下降了7%。”Sycamore進一步解釋。
亂局走向何方?
位于德國北部城市盧布明的“北溪”天然氣管道終端。(新華社)
對于能源市場而言,短期內供不應求的局面仍無法解決,供求之間的“裂縫”需要時間來愈合。
Sycamore對記者表示,“俄羅斯天然氣供給的不確定性主要集中在北溪2號管道的投入使用時間和影響上。如果北溪2號投入使用,俄羅斯每年可向歐洲提供55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但事實上北溪2號投入使用不會那么快,項目還需要德國方面的認證。”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出口增加,美國天然氣供應也出現了缺口。Sycamore表示,墨西哥和巴西用于發電的天然氣使用量增加,也增加了從美國的進口,美國的天然氣庫存也有低于5年季節性平均水平的趨勢。美國能源信息署(EIA)預計,由于LNG和管道天然氣出口能力的增加以及強勁的國際需求,美國今年的天然氣凈出口量將增加逾35億立方英尺/天,由于供應商維持資本紀律,導致本國市場天然氣平衡出現嚴重缺口。
對于能源市場而言,天然氣供不應求勢必將導致其他替代能源的需求增加,石油和煤炭未來將迎來更加強勁的需求。
在天然氣價格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的背景下,摩根大通估計,天然氣向石油的轉向可能會使冬季石油需求總量每天增加75萬桶。
專注能源的投資銀行Tudor Pickering & Holt的董事總經理Michael Bradley指出,雖然石油庫存水平與歷史水平相比有所下降,但“沒有像天然氣那樣達到臨界水平”。歐佩克上周的內部預測顯示,到12月石油市場可能會出現供應過剩。
此外,一度被冷落的煤炭也成為香餑餑。
“經濟增長面臨困難時,煤炭需求就會放緩,所有人都以為我們正在擺脫對煤炭的依賴,然而一旦經濟恢復增長,煤炭使用量就會再次加速增長,”
能源研究機構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分析師Rory Simington表示,“人們對能源轉型進程的看法和實際發生的情況存在差異。”
展望未來,能源市場的火爆無疑還將延續一段時間,等待供應跟上需求,這也意味著能源股或許仍有投資機會。
摩根大通預計,由于歐洲能源危機推動石油、天然氣甚至煤炭價格飆升,能源股將繼續走高。對投資者而言,能源行業的風險回報比十分具有吸引力,這主要得益于三個原因:低估值、基本面改善和資本回報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