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攜手行業精英共推農資綠色時代
已有人閱讀此文 - -進入2021年,農資行業發生重大變化,雙碳、雙控、原料價格飛漲、農業綠色轉型等內外因素,正在推動農資行業邁向新一輪變革。百年變局,農資何往?
9月29日,以“光榮與使命:百年變局下的農業農資”為主題的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論壇暨《農資導報》第十五次戰略合作伙伴年會在北京揭幕。這是農資行業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的一場高端對話,集合了來自政府部門、科學界、產業界的權威人士及百余名農資業界企業家和行業精英,共同廓清新方向、開創新未來、弄潮新時代。
本次大會得到了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先正達集團、北京裕豐金必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金元糖實業(西安)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洞察趨勢:擁抱產業革命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在報告中語帶喜悅地宣布,預計今年中國石化行業利潤總額將創造新的歷史記錄,中國的世界石化大國地位日益鞏固。客觀來說,化工行業經濟形勢在趨穩的同時,也面臨多重挑戰,其中,化工產品價格大幅上漲最令業內人士擔憂。基礎化學品領域重點監測的46種無機化學品中,同比上漲的有38種、占比82.6%,環比上漲的33種、占比67.4%。上半年化肥市場價格也出現了新高。7月尿素價格同比漲幅36%,二銨價格同比上漲32.2%,氯化鉀同比上漲13.9%、環比大漲22.7%。
他強調,“十四五”期間石化行業將充分把握新一輪全球技術創新和產業革命大趨勢,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綠色低碳數字化轉型為重點,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石化行業肩負著為實現“雙碳”目標作出新貢獻的新使命。然而,要實現“雙碳”目標,關鍵還是要靠化學技術的創新與進步,離開了化學反應和化工技術的創新與進步,“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以及未來要實現“碳中和”都將“無技可施”。
《中國化工報》社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崔學軍的致辭充滿激情,他提出:讓現代農業永遠閃耀智慧光芒。在“兩個一百年”這一重要歷史交匯期,站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的制高點,我們需要在更宏大的格局、更廣闊的視野上審視農資,為此,今年我們將“中國農資發展論壇”升級為“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論壇”,從原來的每兩年一屆改為每年一屆,從而為論壇注入更廣的視角、更多的內涵、更大的智慧、更好的資源,讓論壇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為行業發展引領方向,為企業制訂戰略提供依據。
面向未來,《農資導報》將深入貫徹報社“主戰場、制高點、講故事、生態圈”的十二字工作方針,扎根行業、融入行業、服務行業,通過高端智庫引領行業,與行業共成長、共繁榮。
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王福祥表示, “十三五”期間,中國在糧食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的基礎上,實現了化肥農藥使用量連續5年負增長,減幅超過10%以上。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化肥農藥利用率明顯提升,雙雙超過40%。一大批化肥農藥減量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得到廣泛應用。化肥農藥施用總量和單位面積化肥農藥施用量均穩步減少。但施用量偏大、利用率偏低、產品創新能力偏弱、使用方法不科學等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仍需引起肥料農藥行業的高度關注。
今年,我們將按照《“十四五”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規劃》有關要求,重點聚焦以下“4個強化”:一是強化新型肥料農藥示范推廣;二是強化綠色投入品推廣應用;三是強化施肥用藥方式轉變;四是強化化肥農藥科學知識普及。
百年變局:推進現代農業
先正達集團中國副總裁馬躍在論壇上提出的平臺構想,站在現代大農業的視角,給與會者極大的想象空間。
他提出,中國農業將進入歷史性轉變期,我們致力于打造一個開放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我們要做三件事:第一件是在農業科技方面,與科研院所緊密合作,立足現實需求,提升科技轉化率;第二件是在農業可持續方面,科研院所和企業共同努力,發展低碳可持續的農業創新;第三件是在鄉村振興方面,積極探索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立足于全球的先正大集團中國將在這個平臺上,加速全球科技資源在中國的轉化落地,提升本土科技創新能力。他們會從種業、植保、作物營養,MAP與數字農業四個板塊發力,創立研發中心、創新中心,加大科研投入,利用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助力肥料減量增效,集成資源提升農業服務,推動農業升級。
科迪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薛力提出,當前全球農資市場對中國的依賴程度很高,中國農資已經走上了國際化的道路。企業要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
國際國內市場的雙循環給中國農資企業帶來了新機遇,一是來自國家對農業政策的支持;二是全球農化市場重回增長通道;三是全球農化產業加速整合和供應鏈調整提供的機遇;四是農化服務的快速發展。
與機遇伴生的挑戰也很嚴峻。首先,農化產品創新難度提升;其次,環保和雙碳目標在短期內帶來的行業陣痛;第三,轉基因技術對農藥行業的潛在沖擊;同時還受到復雜的國際、國內政治因素的影響。
肥料創新:迎接綠色挑戰
作為事關糧食安全的戰略型產業,肥料產業亟待在新一輪大潮中肩負起新的使命,踏上創新與變革的二次征途。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福鎖因疫情防控需要,以遠程視頻的方式參與論壇。
他在報告中提出:化肥產業創新是我國第二個百年目標實現的重要支撐,因此,化肥產業轉型至關重要。以提質增效、產業升級、綠色發展為目標的綠色智能肥料成為產業創新研發新思路。綠色智能肥料創新應以理論突破、工農融合為抓手,實施三步走,即,一、元素協同,功能增效;二、精準配伍、材料創新;三、生物互作、級聯放大。在三步走過程中,要注意把握實現“四個匹配”,即一是滿足工業生產過程與作物生產過程匹配;二是肥料產業特征與作物根系響應匹配;三是肥料產品與生物共同體系提升匹配;四是工農融合與全鏈條綠色發展匹配,實現農業全產業鏈綠色發展。
在綠色肥料創新研發的基礎上,我們更應注意產品的落地推廣,讓綠色肥料與農民“零距離”,做到進村入企,整合政府、科教機構、企業和農村各方資源和力量,進行全程、全產業鏈、全域、保姆式的技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