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臨港新片區:積極探索發展天然氣、電解水和甲醇制氫路徑
已有人閱讀此文 - -9月22日,上海發布《臨港新片區打造高質量氫能示范應用場景實施方案(2021-2025年)》。《實施方案》計劃,到2025年,把臨港新片區打造成為上海氫能發展先行先試區、綜合示范區和產業引領區。
《實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臨港新片全面推進燃料電池車在中運量公交、公共交通領域場景打造;支持氫燃料電池在物流、重卡領域商業化應用,累計完成不低于 150 輛氫燃料電池汽車規模;建成投運平霄路、鴻音路加氫站,啟動廣祥路等 3 座加氫站建設;年氫氣供給量不少于1500噸,在現有工業副產氫供應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發展區域內天然氣、電解水和甲醇制氫路徑。
到2025年,完成1500輛氫燃料電池車輛應用;建成各類型加氫站點14座;年氫氣供給量不低于14000噸,構建工業副產氫和可再生能源制氫有機結合的氫源保障體系;打造具有臨港新片區特色的可再生能源和谷電制氫產業,年氫氣自給率不低于當年需求量的 30%;推廣氫能分布式能源和熱電冷三聯供系統技術在建筑領域和工業園區示范應用。
臨港新片區將開展風光電解水制氫、天然氣重整制氫、甲醇制氫等技術示范應用,在重裝備產業區、特殊綜合保稅區(洋山島域)、綜合先行區、中日合作示范園等區域規劃新建制儲加一體化母站4座,單站供氫能力3000-5000公斤/天,儲氫能力超過70噸/天,滿足大規模的氫氣供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