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硅:未來供需預期緊平衡
已有人閱讀此文 - -下半年以來,國內有機硅市場行情持續攀升,呈現出10年來未見的繁榮景象。據生意社數據顯示,8月27日,主流地區有機硅DMC均價35166.67元(噸價,下同),較年初累計漲幅達61.07%;商品指數為181.27,創下2011年9月1日以來的歷史新高。
與此同時,有機硅板塊的頭部上市公司股價也屢創新高。高位之下的有機硅市場后期面對的是“剩宴”還是“盛宴”?
漲勢強勁一貨難求
近期,有機硅概念股表現強勁,僅僅10個交易日,頭部公司合盛硅業就走出4個漲停板,累計漲幅84.89%;新安股份走出3個漲停板,累計漲幅42.37%。板塊指數累計漲幅達到23.2%。
資源類上市公司的股價漲跌和大宗商品自身的價格走勢密切相關。光大證券分析師趙乃迪認為,基于成本端支撐,國內有機硅DMC價格在經歷了年初的回調后,再次反彈快速上行。8月27日,有機硅DMC均價達35166.67元,與本月初相比上漲4500元,漲幅達14.67%。
主力生產商也是漲聲一片。8月份以來,魯西化工4次調高出廠報價,累漲3900元,漲幅達12.66%;新安化工3次上調出廠報價,累漲2800元,漲幅9.12%;內蒙古恒業成2次調價,累漲1000元,漲幅達3.3%。
相較于市價屢創新高,更讓下游用戶頭疼的是,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到貨。8月27日,擁有49萬噸/年產能的新安化工對外暫停報價。與此同時,三友化工、金嶺化工、湖北興發、魯西化工及內蒙古恒業成均因貨源緊張,限量接單,對外暫停報價。而浙江中天因裝置停車檢修,也無貨可供。
供需錯配推高市場
有機硅市價格何以攀上10年高峰?業內普遍認為,供需錯配是主導因素。
“從供應端看,在政策收緊的背景下,有機硅主產地新增產能受限,致使供給出現缺口。”上海銘環資產管理中心執行事務合伙人夏天表示,從需求端看,有機硅在我國用途十分廣泛,用量增速明顯,極大支撐了有機硅的市場需求。在供給相對不足的情況下,隨著有機硅需求的逐步增長,有機硅DMC價格易漲難跌。
有機硅被稱為“工業味精”,主要有硅橡膠、硅油、硅樹脂和硅烷偶聯劑四大類8000多種下游產品。其中,硅橡膠和硅油需求占比分別達到66%和22%。硅橡膠的主要應用領域是地產家居,硅油的重點應用領域則是紡織服裝。今年以來,隨著全球經濟持續復蘇,海外需求增長強勁,下游訂單明顯增加,帶動有機硅產品需求大增。
分析后市,今明兩年是有機硅新增產能落地大年,供需矛盾將得到緩解。趙乃迪介紹,國內有機硅產能已達372.5萬噸/年。因有機硅單體投產周期較長,一般需2~3年,疊加2020年疫情影響導致部分新建有機硅單體產能投產周期延后,預計2021~2022年國內有機硅單體產能將大幅增長。目前,合盛硅業、新安股份、興發集團和東岳硅材等主力廠商均已布局,今年有望新增產能105萬噸。
站上新能源風口
大批有機硅新增產能登場后,這場有機硅市場的狂歡會不會演變為“剩宴”?
“新增產能以東岳硅材和合盛硅業為主,然而這兩家廠商投產速度難以加快,這其中原因很多,比如定期的設備檢修等。”安信證券分析師張汪強表示。另有消息稱,東岳硅材30萬噸/年有機硅單體及20萬噸/年有機硅下游產品深加工項目投產日期也由原先預計的2021年底延期至2022年3月。且根據百川資訊統計,目前國內有機硅新增產能計劃均有所延遲,恒星等新產能預計10月份后開始釋放。
“金九銀十”傳統消費旺季即將到來,需求猛增大概率會進一步加劇供需錯配。張汪強認為,屆時有機硅價格還將水漲船高。
更為重要的是,除了傳統行業之外,有機硅還站上了新能源風口。其下游應用占比最大的硅橡膠,除了覆蓋建筑建材、電子電氣、航空航天等領域外,還拓展至新能源汽車領域。而且有機硅產品憑借良好的密封性、電絕緣性和耐候性,在光伏領域也占據一席之地,它可以保護電池片免受溫度、紫外線和風雨等天氣狀況的影響。
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未來幾年內新興能源市場將迎來暴發式增長。至2025年,國內光伏年新增裝機將達到80GW,有機硅在光伏產業的消耗量有望達到40萬噸,新能源車的年產量也將達到600萬輛。景氣度高升將帶動有機硅在新能源車、光伏領域應用大暴發。
國金證券分析師陳屹等業內人士認為,短期內有機硅需求將持續增長,疊加供給端投產低于預期,行業高景氣將得以延續;中期隨著有機硅新增產能的逐漸釋放,景氣度開始承壓;長期來看,受益于新能源的強勢驅動和消費升級的持續催化,有機硅新增產能或將被較好消化,供需有望維持緊平衡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