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化工園區和企業“氫”力而為
已有人閱讀此文 - -搶抓“氫機遇” 助力碳中和
繼去年率先編制出臺省級層面氫能發展規劃后,日前山東省又與科技部啟動“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成為全國首個也是唯一大規模推廣應用氫能的示范省份。“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的實施,為山東推動氫能發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了重要機遇。
氫能產業的蓬勃發展,也給山東化工園區及企業帶來轉型機遇。日前,山東多家化工企業表示,將轉“兩高”為“兩新”,“十四五”期間調整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大力發展化工新材料,積極布局新能源特別是氫能產業。
化工企業副產氫資源豐富
山東經濟面臨轉型升級壓力,發展氫能產業正是產業轉型重點之一。業內專家認為,山東煤炭總量已經頂到天花板,投身于被譽為“沒有天花板的產業”——氫能,建設全國氫能高地,可謂恰如其分、恰逢其時。
山東省副省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凌文表示,山東是傳統工業大省、制造業大省、碳排放大省,在減碳方面還存在很大潛力。同時,山東又是氫能大省,目前年產氫氣約260萬噸,居全國首位,且大部分為工業副產氫,品質較好、價格較低,具有大規模利用的成本優勢。此外,在氫能產業發展規模方面,山東省擁有氫能制、儲、運、加等上游供應環節,燃料電池核心材料及零部件,整車整機及終端應用等全產業鏈資源。
正是基于如此雄厚的產業基礎,山東省在國內率先編制出臺省級層面發展規劃——《山東省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2030年)》,力爭通過10年左右的努力,實現氫能產業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的突破性發展。
在氫氣制取方面,《規劃》提出近期以工業副產氫就近供給為主,充分利用省內工業副產氫優勢,將氫能作為實現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途徑,大力發展氫氣提純技術,提高工業副產氫利用率,帶動鋼鐵、煤炭和化工等傳統行業不斷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中遠期積極推進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和核能制氫,逐步降低制氫成本。
為保障氫能供應,《規劃》提出,充分利用省內氯堿、丙烷、煤化工等工業副產氫資源,優化提純技術,提升氫氣品質,提高副產氫氣回收利用率,逐步降低用氫成本,分步構建氫能供給網絡。鼓勵省內用氫與供氫企業合作,就近使用廉價副產氫,確保氫氣資源的穩定供給。
淄博是全省重要的化工基地,擁有齊魯石化、金誠石化等大型企業集團,氫氣資源豐富、價格低廉。目前,淄博氫氣年產量約48萬噸,僅氯堿行業副產氫氣年產量就達3.2萬噸,供氫成本持續穩定在35元/千克左右,與其他城市相比具有明顯價格優勢。
在濰坊,山東海化的工業副產氫純化項目已完成技術和項目論證階段,正在開展設備供應商的選擇。按照計劃,明年3月份山東海化將完成工業副產氫純化及灌充設備安裝,每天高純氫氣供應量不少于3噸。
“氫谷”“氫島”離不開化工企業
按照《山東省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2030年)》“構筑兩大高地”的規劃,在濟南市依托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加快推進集氫能科技園、氫能產業園、氫能會展商務區三位一體的“中國氫谷”建設,合理布局加氫站,形成科學高效加氫網絡和氫能供應系統,打造氫能產業創新研發、裝備制造、商務會展、商業應用基地。在青島市依托山東能源研究院等科研機構,打造氫能創新研發高地;合理布局氫能裝備制造產業,培育氫能軌道車輛及船舶研發制造基地、氫能港口機械及物流應用基地、氫能熱電聯供及固定式、分布式電源研發應用基地,全力打造“東方氫島”。
青島規劃在西海岸新區建設氫能示范區,近期發揮董家口化工產業園區和平度新河化工產業園區的化工產業優勢,以青島煉化、麗東化工、海灣化學、金能科技等為代表的西海岸新區化工企業工業副產氫氣充足,在建項目全部達產后每年副產氫氣可達31.3億立方米。
據濟南市工信局副局長楊福濤介紹,濟南市加快出臺《中國氫谷推進方案》,聚焦綠色規模化制氫、氫氣純化及儲運、車用燃料電池及關鍵材料、燃料電池關鍵技術等方向,引進一批產業創新平臺和氫能產業鏈企業,推動氫能產業向規模化、集群化、高端化方向發展。該市在起步區重點打造“一園一區”,即加快建設氫能產業發展應用示范核心區,打造氫谷產業園,依托山東氫谷新能源技術研究院的產業化優勢,加快集聚國內外氫能源產業鏈上下游的生產企業,推動產業集群集聚發展。
氫產業的前景不僅令山東鋼鐵、齊魯石化、山東能源等一批省內骨干企業加快布局氫能產業,還吸引了清華工研院、北京億華通、美錦能源等10余家國內知名企業主動來山東投建項目。在前不久舉辦的山東氫能產業推介會上,更是吸引了包括法國液化空氣、美國空氣產品、美國通用電氣、意大利SNAM等全球氫能制造、儲運、技術裝備和應用領域的頭部企業前來參加。日前,總投資5.4億美元的美國空氣產品公司獨資建設工業氣體島和氫能綜合利用項目落戶濱州,成為濱州市新能源產業的龍頭項目。
“目前,山東省制、儲、運、用等氫能產業鏈條基本完備,產業發展已具規模。”山東省能源局負責人說,截至去年底,山東省發展氫能產業的企業、研究機構超過120家,已明確具體項目的產業鏈重點企業近80家,成為全國氫能產業鏈最完整的地區之一。
氫燃料電池用上“爭光膜”
淄博充分利用氫能資源豐富的優勢發展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是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該市正以東岳氫燃料電池膜為核心,鏈接氫能源產業的上下游企業,全力打造氫能產業高地。
高性能燃料電池質子膜被稱為燃料電池汽車發動機的“芯片”。東岳集團建成含氟功能膜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掌握了這一核心材料的技術,這張膜被東岳人稱為“爭光膜”。
在氫能領域核心技術上,東岳集團是目前國內技術成熟且通過AFCC技術鑒定的質子交換膜研發生產企業,也是參與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國際競爭的中國企業。他們開發的高強度、高性能、超長壽命車用燃料電池膜,處于國際先進水平。
目前,在東岳氟硅材料產業園,“中國膜谷”已見雛形。東岳集團將氫能列為集團“一號工程”,重點打造以氟、硅、膜、氫為核心產業的四大高新技術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同時啟動建設氫能技術科普教育示范基地,依托企業副產氫純化供應高純氫氣,實施氫燃料電池熱電聯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