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漲幅創13年來最大 發改委研究加強大宗商品價格監測預警和市場監管
已有人閱讀此文 - -6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工作座談會,提出要密切跟蹤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切實做好價格預測預警工作,進一步了解相關市場主體經營情況,摸排違法違規漲價線索,配合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期現貨市場聯動監管,規范價格行為,維護市場正常秩序。價格司、價格認證中心、價格監測中心、價格成本調查中心相關同志參加了座談會。
PPI同比漲幅創13年新高,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是主因
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數據符合市場預期,但生產價格指數(PPI)強于市場預期:6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CPI同比上漲1.3%,漲幅比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PPI同比上漲9.0%,漲幅比上月擴大2.2個百分點。
對此,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解讀說,5月份,各地區各部門繼續做好保供穩價各項工作,居民消費價格總體穩定。
5月份PPI同比漲幅明顯擴大主要原因是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帶動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國際原油、鐵礦石、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國內需求穩定恢復,我國工業品價格繼續上漲。”董莉娟表示。
從數據可見,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價格同比上漲99.1%,擴大13.3個百分點;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同比上漲38.1%,擴大8.1個百分點;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價格同比上漲34.3%,擴大10.5個百分點;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同比上漲30.4%,擴大3.5個百分點;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同比上漲29.7%,擴大16.4個百分點;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價格同比上漲20.9%,擴大3.4個百分點。
PPI同比上漲,帶動我國工業品價格繼續上漲
慧正資訊記者了解到,5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12.0%,漲幅比上月擴大2.9個百分點,影響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上漲約8.87個百分點。其中,采掘工業價格上漲36.4%,原材料工業價格上漲18.8%,加工工業價格上漲7.4%。生活資料價格上漲0.5%,漲幅擴大0.2個百分點,影響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14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2%,衣著價格下降0.6%,一般日用品價格上漲0.5%,耐用消費品價格下降0.8%。
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中,有色金屬材料及電線類價格上漲28.0%,黑色金屬材料類價格上漲26.8%,燃料動力類價格上漲20.7%,化工原料類價格上漲17.0%。據測算,在5月份9.0%的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3.0個百分點,比上月擴大0.5個百分點;新漲價影響約為6.0個百分點,擴大1.7個百分點。
董莉娟表示,國際原油價格波動上行,帶動國內石油相關行業價格上漲,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價格上漲1.7%,漲幅擴大1.3個百分點;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價格由降轉漲,上漲4.4%。受火電廠“迎峰度夏、增加儲備”影響,動力煤需求較旺,拉動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上漲10.6%,漲幅擴大7.8個百分點。
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中,黑色金屬材料類價格上漲5.1%,有色金屬材料及電線類價格上漲4.1%,燃料動力類價格上漲2.8%,化工原料類價格上漲1.3%。
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帶來的經濟影響
在上游原料價格的大幅上漲的背景下,我國PPI指數已經連續兩個月攀升,4月份已經觸達6.8高點。工業企業,尤其是加工企業都感受到了成本壓力,毛利率會受到影響,預計接下來不可避免的會向消費者傳導。那么價格上漲何時是盡頭呢?業內人士認為,目前還看不到跡象轉向,第一,全球貨幣政策還沒看到有明顯轉頭跡象,美國現任總統拜登也在加大劑量進行貨幣寬松;第二,雖然2021年3、4月份社融規模同比增速為負,但是中長期貸款數據一直在持續高增長,說明實體經濟需求旺盛,資金投放精準;第三,從庫存來看,以鋼材、煤炭為代表的原材料庫存還處在正常范圍內,沒有出現離譜情況。
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產業鏈向中下游傳導。盡管對部分上游企業有好處,但是對下游企業的成本無疑帶來很大的壓力,擠壓了企業的利潤空間。特別是中小企業多數處于產業鏈中下游,議價能力不強,對于原材料上漲成本壓力的傳導和消化能力比較弱,所以受影響比較大。
無論如何,在經濟復蘇時期,價格出現大幅上漲,顯然是不利于經濟復蘇的。2021年一季度以來中游企業顯然感受到了成本壓力,二季度這種壓力將持續。接下來生產端成本上升壓力將傳導至消費者端,以特斯拉為首的汽車漲價、家電漲價、乃至飲料、食品漲價將可能成為常態。相對其他行業,消費行業的復蘇相對緩慢,如果價格持續上漲,群眾支付能力有限,可能會進一步拖延經濟復蘇。
國常會14天內三次關注大宗商品及原材料等價格上漲問題
此前,5月26日國務院總理當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支持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紓困和發展。會議再次對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問題予以關注,會議要求,打擊原材料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等行為。
5月1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到,要跟蹤分析國內外形勢和市場變化,做好市場調節,應對大宗商品價格過快上漲及其連帶影響。加強貨幣政策與其他政策配合,保持經濟平穩運行。
5月1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部署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政策涉及多措并舉加強供需雙向調節、加強市場監管、保持貨幣政策穩定性和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幫助市場主體尤其是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應對成本上升等生產經營困難。
5月2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多措并舉幫助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應對上游原材料漲價影響。支持大型企業搭建重點行業產業鏈供需對接平臺,用市場化辦法引導供應鏈上下游穩定原材料供應和產銷配套協作,做好保供穩價。打擊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等行為。此外,會議還要求,深入推進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依法查處具有優勢地位的企業為搶占市場份額惡意補貼、低價傾銷等行為。
隨著政策力度的加大,大宗商品價格近期持續回落。尤其是自5月13日以來,多個品種均出現了明顯的下跌。
(圖源:買化塑研究院)
目前來看,除了部分產品因國內外裝置意外故障停車(甲醇和乙二醇)影響短期供需外,其他多數化工品在政策加碼下,價格仍有一定的下跌幅度。
多部門協同應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企業的影響
在6月1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相關部委負責人表示,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對中小微企業經營影響較大,下一步將加強運行監測,穩定市場預期,及時發布運行情況。
會議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價格監督檢查和反不正當競爭局負責人陳志江表示,這一輪大宗商品上漲確實比較快,但是總體來看,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是在疫情沖擊后,我國經濟快速恢復背景下出現的階段性的上漲,不會改變我國經濟發展持續穩中向好的趨勢。價格上漲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影響比較大,我國的經濟恢復還不均衡,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元氣尚未完全恢復,消化漲價能力比較弱,抗風險能力也比較差。在上游漲價快、下游提價難“兩頭擠壓”下,經營壓力與風險也在逐漸加大。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表示,下一步,一是將加強運行監測,穩定市場預期,及時發布運行情況,做好輿情引導,特別是配合有關部門堅決打擊囤積居奇、惡意炒作、哄抬價格的行為;二是推動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用市場的辦法來引導產業鏈上下游穩定原材料的供應和產供銷配套協作,協同應對市場價格波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