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項經濟指標回落,什么原因?
已有人閱讀此文 - -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率先走出疫情沖擊,保持了強勁復蘇勢頭。此前公布的一季度數據全線飄紅,亦顯示出穩定恢復的韌性。
但國家統計局17日上午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比3月份明顯回落。形勢發生了什么變化?中國經濟復蘇勢頭還穩不穩?
數據下滑未改穩健大勢
對比3月份數據可以發現,4月份中國經濟多項主要指標增速均出現明顯下滑。
例如,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8%,3月份為14.1%;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7.7%,3月份高達34.2%;1-4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9.9%,一季度為25.6%。
這是什么原因?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回應說,從4月份情況來看,受上年同期基數逐步抬高的影響,多數生產和需求指標比3月當月增速有所回落。但他亦指出,從兩年平均增速和環比增速來看,經濟運行繼續保持穩定恢復態勢。
從生產端看,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兩年平均是6.8%,比上月加快0.6個百分點。在需求方面,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兩年平均同比增長4.3%,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1-4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兩年平均同比增長3.9%,亦比1-3月份加快1個百分點。
隨著發展新動能持續壯大,市場主體活力也在增強。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中,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兩年平均同比分別增長11.2%和11.6%,明顯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綠色低碳智能型新產品也保持較快增長,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產量兩年平均增速都保持了兩位數增長。
穩定的經濟基本盤,則繼續有力托住了民生底線。4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其中,25-59歲就業主體人口調查失業率是4.6%,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前4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達到437萬人,就業總體擴大。從價格情況看,4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9%,保持溫和上漲態勢。
國家統計局給出判斷:總的來看,4月份中國經濟運行穩中加固、穩中向好。
大宗商品漲價壓力凸顯
部分數據下滑沒有改變中國經濟復蘇的運行態勢,但發展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卻不容忽視。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指出,下階段,中國經濟恢復仍然面臨較復雜的環境,國內個別地區疫情反彈,疫情防控仍不能掉以輕心。國外經濟恢復很不平衡,不同經濟體間的疫情形勢、復蘇進程、宏觀政策均有所分化。特別是近期美國CPI增長超出預期,國內PPI漲幅較快,未來通脹走勢需要進一步關注。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副司長江源亦提醒,當前外部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周邊國家疫情形勢惡化,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壓力凸顯,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風險上升,工業經濟穩定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
如其所言,今年來中國PPI同比漲幅持續走高,4月份上漲6.8%,漲幅比上月擴大了2.4個百分點。這引起市場對PPI通脹壓力可能傳導至居民消費端的擔心。
對此,中國央行近日發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近年來中國PPI向CPI的傳導關系明顯減弱,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起伏波動對中國CPI走勢的影響也相應較低。加之國內生豬供給已基本恢復,豬肉價格總體趨于下降,糧食連續多年豐收、農產品自給率總體較高,初步預計今年CPI漲幅較為溫和,受外部因素影響總體可控,將保持在合理區間運行。
央行強調,中國作為大型經濟體,若無內需趨熱相疊加,僅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也并不容易引發明顯的輸入性通脹。綜合研判,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可能階段性推升中國PPI,但輸入性通脹的風險總體可控。
江源認為,下一步,應繼續采取有效措施,應對大宗商品價格過快上漲及其連帶影響,緩解企業成本壓力,不斷提高科技創新水平,著力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進一步鞏固工業經濟穩定恢復的基礎,促進供需動態平衡。
下半年復蘇動力幾何?
從前4個月運行情況來看,中國經濟恢復仍在持續當中。展望下半年,中國經濟持續恢復后勁是否充足?
付凌暉分析稱,當前全球經濟在持續恢復,有利于外需增長。從國內來看,內需恢復也在穩步推進:就消費而言,隨著就業改善、居民收入增加、整體消費環境改善,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還會持續提升;就投資而言,目前企業效益改善比較明顯,一季度工業企業產能利用率已達到歷史同期較高水平,市場需求訂單、企業預期等情況較好,有利于企業投資增加。以上這些都有利于經濟穩定恢復。
從企業來看,目前一系列支持企業的政策還會繼續發揮作用,去年出臺的一系列制度性減稅降費政策有利于降低企業負擔,今年一些結構性減稅政策也會給企業生產和發展帶來新機遇。近期,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力度比上年進一步加大,有利于企業增加創新投入。基于上述因素,經濟保持穩定恢復前景是可期的。
溫彬建議,下一階段,宏觀政策要以“穩”為主,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加大結構性調節力度,對受通脹影響較大的企業給予精準支持,防止因生產成本較快上升而導致企業停產倒閉。進一步加大對就業和基本民生的支持力度,保障居民收入,提升消費能力和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