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展進博會:共創“零碳”未來
已有人閱讀此文 - -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于11月5日至10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來自127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0家參展商亮相企業展,其中有58個國家和3個國際組織參加國家展,國別、企業數均超上屆。此次展會亮點之一就是技術裝備展區新設立了能源低碳及環保技術專區。一批化工巨頭在此閃亮登場。展會上,“零碳”新品競相首發。據組委會介紹,此次進博會共有60多家參展企業集中發布100多件新產品、前沿技術及創新服務。其中,約一半的產品是全球首發,約40件是亞洲和中國首發。面對零碳和產業升級雙重壓力,綠色智能制造是出路所在。這個主題在本屆進博會上也得到了全新詮釋。在展館中,記者真切地感受道科技越來越“新”、底色越來越“綠”;“雙碳”正成為企業聚焦投入的新方向;創新產品層出不窮,參展商、與會人員都收獲滿滿。
在汽車展館,記者發現,“亞洲首秀”之一的最新款氫能源超級賽車(mission h24賽車)是一輛名副其實的“綠色零排放”賽車。據技術人員介紹,它借助氫能源燃料系統,并搭載包含46%可持續材料的米其林新款賽車輪胎,飛速而過除了水蒸氣之外沒有留下一丁點的二氧化碳。
全球首臺零碳排放氫動力鍋爐也在中國首發。1995年進入中國的喜德瑞熱能集團致力于為建筑所有者和用戶提供近零碳足跡的智能熱舒適解決方案。該集團的全球首臺零碳排放氫動力鍋爐、全球領先的能源綜合利用技術熱電聯產機組,以及全球領先的低碳清潔能源技術——燃氣熱泵等也是首次在中國市場展示。
埃森哲也全球首發了《中國能源企業低碳轉型白皮書:創新技術解鎖可持續新價值》,對各行業實現“3060目標”減排路徑進行了測算評估,并分別就每個行業全產業鏈的不同參與者低碳轉型提出了具體行動建議。
Aquafil集團是首次參加進博會,企業的創新產品ECONYL再生尼龍也是首次亮相。據介紹,他們用汽車地毯回收的尼龍纖維、廢棄的漁網及生產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棄布料,可以生產出環保的汽車地毯,目前已在很多新能源汽車上使用。
另外,本屆展會上,跨界合作也結了碩果。比如,空氣產品公司與中通快遞氫能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展會期間舉行。據悉,雙方將在快遞業運營場景中推廣新能源物流車輛的應用,并基于中通轉運中心布局和空氣產品公司加氫站點布局,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打造低碳綠色物流示范運營場景。
本屆進博會舉辦期間,百余場高規格、高質量、高水平的配套現場活動如火如荼開展,涉及政策解讀、對接簽約、新品展示、投資促進、研究發布等多個類別,匯集政府代表、世界500強企業家、知名學者等齊聚一堂,共商發展大計,共享中國機遇。綜合看來,本屆進博會無論是配套活動設計,還是展臺搭建、展品發布、展區設置,都將綠色低碳的發展理念貫穿始終。海外展商無不驚嘆于中國近些年來在綠色轉型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時他們紛紛表示要加快自身在低碳、可持續發展中的布局,深耕中國市場,與中國合作伙伴共發展。(陳鴻應)
霍尼韋爾:滿足多應用領域需求
霍尼韋爾以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技術為主線,一站式展示公司在航空、智能制造、智慧樓宇、倉儲物流等應用領域的創新成果,闡釋霍尼韋爾長期致力于改善客戶環保表現和社會經濟效益的不懈追求。霍尼韋爾與超過20家中國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并已簽約參加第五屆進博會,許下明年的“進博之約”。
在航空領域,霍尼韋爾與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上飛”)簽署意向書,霍尼韋爾將配合上飛的2022年C919和ARJ21飛機生產計劃,為其提供相應產品和解決方案。在智能制造領域,霍尼韋爾與中國石化國際事業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化國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東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斯爾邦石化有限公司等企業就生命科學、綠色低碳和智慧工廠相關的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簽訂了一系列合作協議。在智慧樓宇領域,霍尼韋爾也與多家客戶簽署了合作協議。霍尼韋爾依托于在智慧建筑領域的豐富經驗與創新科技,全面助力樓宇建筑的低碳節能、健康運營和安全高效,和中國合作伙伴共同推動智慧化城市建設。在倉儲物流領域,霍尼韋爾與深圳順豐泰森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順豐)在進博會上宣布簽訂合作協議,霍尼韋爾將通過一系列高科技產品及解決方案助力順豐實現更為智能、安全和可持續的物流服務。另外,霍尼韋爾與山東臨沂新明輝安全科技有限公司簽署了安全防護類產品采購協議,雙方還將在智慧物流等領域開展進一步合作。(孫書博)
林德:構建綠色氣體生態圈
林德攜創新技術及解決方案參展,以專業的氣體產品和技術助力各行各業共同推進提質增效、綠色低碳的可持續轉型。在氫能產業鏈展示臺,林德展示了覆蓋氫能全產業鏈的先進技術、設備和專業的服務能力,包括氫氣生產、純化、液化、儲運到一系列多元化應用。林德還展出了多款能幫助客戶實現節能降耗、低碳綠色的氣體應用解決方案和案例分享。
林德精心打造的“林德綠色氣體生態圈”,體現了林德依托創新及高質量的氣體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滿足工業現場、實驗室、醫院、日常生活的應用需求。在中國,林德通過積極使用可再生能源及綠色物流車輛,以及加大對綠色技術和產品的研發投資,大力推動公司運營的可持續發展。
林德大中華區總裁李臻旻表示:“今年是林德連續三年亮相進博會。在這個開放和合作的平臺上,林德看到產業創新和綠色低碳為中國各行各業提供的系統性轉型機遇。林德希望通過構建技術領先、多元合作的綠色氣體生態圈,與用戶和合作伙伴一起推動提質增效、節能低碳、環保綠色等可持續發展實踐。林德近日提出了最新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與2021年相比,到2035年實現溫室氣體絕對排放量減少35%,并于2050年實現氣候中性。”(陳啟德)
埃肯有機硅:創新解決方案服務中國市場
四度參展的埃肯有機硅今年展示了30多個創新解決方案,涉及織物、合成革、建筑、能源、食品和醫療健康等行業。
埃肯有機硅全球高級副總裁弗雷德里克·杰奎因(Frederic Jacquin)表示,埃肯有機硅研發前沿解決方案旨在通過減少使用、廢物重用、循環再用和可再生資源幫助客戶實現循環經濟,促進開發和改進電動汽車、數字通信、健康與個人護理、智慧城市、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等重要創新應用。
作為氣候與環境保護堅定不移的支持者,埃肯有機硅在其近期發布的氣候路線圖中,承諾到2031年將化石燃料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減少28%,并在2050年實現二氧化碳凈零排放。為了逐步實現這些目標,埃肯有機硅目前已將生產過程中的生物質材料比重提高到20%以上,并計劃在2030年之前提高到50%。據介紹,埃肯有機硅已累計為中國市場提供超過2000個創新解決方案,與多家客戶攜手共塑可持續未來。杰奎因說:“公司將不斷研發生產先進技術和產品,與中國政府、客戶及合作伙伴共創互利共贏的創新生態,為中國經濟的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為進一步給中國本土客戶提供穩定的供貨服務和貼近的技術支持,埃肯有機硅持續加大對華投資。近期,埃肯有機硅投資約29億元升級其位于江西的星火有機硅工廠,增加50%以上的高質量產品產能。這是近10年來埃肯有機硅在華最大的一筆投資。(陳啟德)
空氣產品:清潔能源轉型前沿技術搶眼
圖為簽約儀式現場。(陳鴻應 攝)
服務中國市場34年的全球領先工業氣體供應商空氣產品公司,延續上屆進博會的良好勢頭,在本屆進博會上展示其在氫能、氣化、碳捕集利用等清潔能源轉型方面的最新前沿技術、可持續解決方案和標志性項目。
在氫能領域, 空氣產品展示涵蓋氫氣生產、液化、儲運和加注的創新技術及相關基礎設施的氫能全產業鏈解決方案,以及公司最近官宣的具有重大意義的超大型氫能綜合設施,包括沙特NEOM新城的全球首個商用規模無碳氫項目和加拿大的世界級規模凈零氫能項目。在煤氣化、碳捕集利用領域,空氣產品公司化工園區一體化供應方案,采用“建造-擁有-運營”模式,基于先進的空分技術、氣化技術和碳捕集利用技術等形成的合成氣產業鏈整合能力,更全面高效助力化工園區公用工程整體優化和轉型升級,實現二氧化碳減排與利用。
空氣產品公司自1987年以來一直在助力中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將可持續發展作為商業戰略的核心,在中國參與了多個清潔能源示范和先行項目。2021年,空氣產品公司為2022北京綠色冬奧建造的首個加氫站項目在張家口賽區試加注成功;在山東建成首座加氫站以助力“氫進萬家”示范工程,并正在建設更多的加氫站設施來支持這兩個重大項目。該公司還在浙江嘉興海鹽建設中國首座世界一流的大型商用液氫工廠,目前順利推進中。 (陳鴻應)
科思創:首發低碳足跡聚氨酯
材料制造商科思創展示了與海爾聯手打造的首款使用其低碳足跡保溫材料的高效節能冰箱,為家電行業低碳轉型呈上高質量答卷。位于科思創展臺的這臺海爾“博觀”低碳節能冰箱即采用了來自科思創的低碳足跡MDI,基于質量平衡方法,其生物質原料份額高達60%。這也是科思創低碳足跡聚氨酯MDI產品應用于家電產品在亞太區的首發亮相。
該款冰箱具有能效等級1級的超低使用能耗。此外,使用生命周期結束后,海爾還會對其進行回收循環再利用。從生產、消費到廢棄,這款應用低碳保溫材料的高效節能冰箱以循環經濟為內核,旨在實現產業鏈的全流程節能減排。海爾冰冷業務采購總監鄧勇說:“科思創首發低碳足跡聚氨酯材料,海爾積極響應,率先布局,先行先試。以冰箱保溫層聚氨酯材料為綠色供應鏈切入點,向原材料低碳化延伸。通過‘博觀’冰箱,打造了低碳化轉型的樣板產品。這是家電行業首次引入基于質量平衡方法含部分生物質原料份額的聚氨酯。”
圖為發布會現場。(陳啟德 攝)
科思創還在進博會上宣布, 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SIOC)簽署合作伙伴協議,雙方將探索有機化學研究的新思路,致力于突破循環經濟方面的挑戰,推動可持續發展。同時,科思創與同濟大學達成新的5年合作協議,進一步深化與同濟大學的戰略合作。(陳啟德)
施耐德電氣:與合作伙伴共推可持續解決方案
以“助推碳中和,加速數字化”為主題參展的施耐德電氣,攜企業友好型區塊鏈公司唯鏈與其戰略合作伙伴DNV共同亮相,并在施耐德電氣展臺現場展示由三方共同開發的“工業企業可持續整體解決方案”。
本次三方聯創解決方案旨在為工業企業,尤其是石油石化、冶金、建材、離散制造業、物流等行業,及供應鏈協同管理等領域,提供從碳盤查、碳核算、碳目標設定、路徑規劃、項目實施、體系認證的全鏈解決方案。該方案結合了施耐德電氣在可持續發展領域全球領先的專業戰略規劃咨詢,DNV在碳管理領域獨到的政策理解和第三方驗證、認證與核查服務,以及唯鏈的綠色低碳區塊鏈底層技術,在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可溯性和不可篡改性的前提下,所帶來的綠色數字化革新。
“作為可持續發展的長期倡導者、踐行者、賦能者,施耐德電氣致力于賦能所有人對能源和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戰略與發展部中國區負責人熊宜表示,“此次進博會上施耐德電氣與合作伙伴共同推出的工業企業可持續整體解決方案,融合了施耐德電氣在數字化轉型與可持續發展兩個維度從咨詢到落地的整體解決方案,將為更多企業的碳中和之路提供切實可行的助力。”
該聯創方案具有前沿的數字化屬性。自2018年起,唯鏈科技就在“區塊鏈+綠色低碳”的方向積累落地經驗。作為新基建代表技術之一,區塊鏈具有分布式、自信任、公開透明、不可篡改、集體維護以及隱私保護等特點,能保證企業碳管理相關數據的安全存儲與交互,無疑是企業構建低碳生態、促進碳減排、可持續長期發展的關鍵環節之一。(孫書博)
賀利氏:助力打造中國“芯”
今年,賀利氏集中展示了集成電路領域的多種關鍵材料和技術,以及貴金屬循環利用、高效光伏電池漿料、紫外殺菌設備等。賀利氏此次成為入駐“集成電路專區”的參展商之一,為集成電路上下游客戶提供多種關鍵材料和解決方案,覆蓋晶圓制造、封裝測試、終端應用等,包括晶圓加工所需的超高純度石英材料與制品、芯片封裝用的鍵合絲、特種電子化學品、電磁屏蔽噴墨打印解決方案等。
借助進博會平臺、利用數字化手段,11月7日,來自賀利氏的專家將攜手上海交大、羅蘭貝格、集微網等嘉賓開展線上論壇,圍繞從多個角度解讀集成電路領域材料產業的臺前與幕后,分析痛點與難點,探索發展路徑。
賀利氏大中華區總裁艾周平博士表示:“中國是賀利氏最重要的市場之一。賀利氏連續四屆參加進博會,并積極通過這一平臺與各界伙伴深化戰略合作。未來,我們將持續在中國投資,繼續發揮賀利氏的技術專長,為各方伙伴創造更多價值。賀利氏源自德國、深耕中國,希望發揮自身優勢,與集成電路產業鏈上的伙伴一道努力,突破創新,共同推動中國集成電路邁向未來。”
據悉,賀利氏在上海、沈陽、南京、常熟等多地投資新項目,包括生產設施的建設和升級、創新研發等,助力中國相關產業的發展。此外,賀利氏光伏正在上海閔行區打造全新的全球總部。這一系列的投資項目,彰顯了賀利氏對于在中國市場長期發展的堅定承諾和“在中國、為中國”的理念,將在未來一至三年陸續開花結果,為客戶帶來更多本土創新產品。(陳鴻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