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不僅僅污染了海洋,還將污染大氣
已有人閱讀此文 - -由于海洋中的塑料在沒有化學分解的情況下分解成越來越小的碎片,由此產生的微塑料正在成為一個嚴重的生態問題。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微塑料的一個令人不安的方面,即微塑料被定義為直徑小于5毫米的顆粒。它們被卷進大氣層,被風帶到遙遠的海洋,包括那些看起來很干凈的地方。分析表明,這些微小的碎片可以在空氣中停留數小時或數天,從而擴大對海洋環境的危害,并通過食物鏈影響人類健康。
“少數研究已經在海岸線附近水面上的大氣中發現了微塑料。”Miri Trainic博士說。該研究所地球和行星科學系的Ilan Koren教授與該系的Yinon Rudich教授以及該研究所植物和環境科學系的Assaf Vardi教授的小組合作。“但我們驚訝地發現,在看似純凈的水面之上,有一個非同小可的數量。”
Koren和Vardi多年來一直在合作研究,旨在了解海洋和空氣之間的界面。雖然海洋從大氣中吸收物質的方式已經得到了很好的研究,但相反方向的氣溶膠化過程(揮發物、病毒、藻類碎片和其他粒子從海水中掃入大氣)的研究卻少得多。
作為這項持續努力的一部分,2016年Tara研究船航行期間,魏茨曼科學研究所收集了氣溶膠樣本進行研究。
識別和量化氣溶膠樣本中的微塑料碎片絕非易事,因為在顯微鏡下很難分辨出這些微粒。為了準確地了解塑料進入大氣中的情況,研究小組在該研究所化學研究支持部門的Iddo Pinkas博士的幫助下進行了拉曼光譜測量,以確定它們的化學組成和大小。研究人員在他們的樣品中檢測到高含量的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然后,通過計算這些微塑料顆粒的形狀和質量,以及海洋上空的平均風向和風速,研究小組發現,這些微塑料的來源很可能是在海岸附近被丟棄并進入數百公里外海洋的塑料袋和其他塑料垃圾。
通過檢查采樣點下方的海水,發現了與氣溶膠中相同類型的塑料,這為微塑料通過海洋表面的氣泡進入大氣或被風吹起,并通過氣流輸送到海洋偏遠地區的想法提供了支持。
“一旦微塑料進入大氣中,它們就會變干,并與紫外線和大氣成分發生化學反應,”Trainic說,“這意味著落回海洋的顆粒很可能對攝入它們的海洋生物造成比以前更有害或有毒的影響。”
“除此之外,”Vardi補充說,“其中一些塑料會成為各種海洋細菌生長的支架,因此空氣中的塑料可能會為某些物種提供機會,包括對海洋生物和人類有害的病原菌。”
“海洋氣溶膠中微塑料的實際含量肯定比我們的測量結果要大,因為我們的裝置無法探測到那些尺寸在幾微米以下的顆粒,”Trainic說,“例如,除了分解成更小碎片的塑料,還有添加在化妝品中的納米顆粒,它們很容易被沖入海洋,或者在海洋中通過微塑料碎片形成。”
就塑料顆粒而言,尺寸是很重要的,這不僅是因為較輕的顆粒可能會在空氣中停留更長時間,而是當它們落在水面上時,更有可能被同樣小的海洋生物吃掉,當然,這些海洋生物無法消化它們。因此,每一種微粒都有可能傷害海洋生物,或者沿著食物鏈進入人類的身體。
Koren說:“最后,同樣重要的是,像所有氣溶膠一樣,微塑料在與大氣其他部分相互作用時,會成為星球大氣循環的一部分,例如碳和氧。因為它們重量輕,壽命長,未來我們將看到更多的微塑料在空氣中流動,即使我們已經意識到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