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石化產業煉化一體化規模躍居全國首位
已有人閱讀此文 - -5月2日,位于惠州市大亞灣石化區的第二套乙烯裂解裝置及其衍生品裝置正式投產。中海殼牌化工二期項目11套生產裝置的其他關聯裝置也將在未來幾周陸續投產。這一新建120萬噸/年乙烯項目投產后,將與“一墻之隔”的中國海油煉油廠(惠州石化)形成深度煉化一體化優勢,并與已經建成投產的惠煉一期一起形成2200萬噸煉油、220萬噸乙烯的年生產能力,惠州石化產業煉化一體化規模也因此躍居全國首位。
隨著二期項目的正式投產,國內煉化一體化規模最大、產業高端、綠色安全、配套完善、規范管理,高質量發展的石化產業基地正在惠州崛起,這也意味著,惠州距離建設生態型世界級石化基地的目標更近一步。
圍繞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如今的惠州正加快推進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建設,以高質量的項目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貢獻惠州力量。
匯聚世界前沿技術,乙烯生產能力亞洲一流
“作為中國在運行的最大單體乙烯工廠,中海殼牌對于殼牌化工業務的增長至關重要?!?月2日,到訪惠州的殼牌化工業務全球總裁范霍賦表示。
二期項目年產可達120萬噸乙烯,加上已經投產的中海殼牌一期年產100萬噸乙烯裂解裝置,將成為亞洲最大的乙烯生產工廠之一。該項目部分裝置規模是目前國內體量最大,不少工藝技術為世界最先進,其中OMEGA和多元醇技術為國內首次應用。
對于惠州來說,從園區規劃和項目引進開始,一個思路貫穿全程:世界級石化區不僅要有世界級的煉化規模,更要匯聚世界先進技術,緊隨世界前沿產業理念,才能推動惠州實現高質量發展。
二期項目投產,正是這一思路在發展實踐上的最好注腳。該項目的投產,不僅將有助于大亞灣石化區做強石化中下游深加工產業集群、高端化學品和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為石化產業配套的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延伸發展產業鏈,促進產業關聯發展;同時也將更好地滿足華南地區乃至全國對高端石化產品增長的需求,并進一步降低中國對乙烯的對外依存度,緩解國內石化行業結構性矛盾。
通過與殼牌等企業的合作,惠州引入多項國內國際領先工藝,惠州石化產業中碳二、碳三、碳四、碳五、碳九等優勢產業鏈已經形成,公共配套日臻完善,德國巴斯夫、瑞士科萊恩、日本三菱麗陽、普利司通、臺灣李長榮等全球石化行業頂尖企業紛紛落戶。
以石化和電子信息為龍頭,惠州全力構建“2+2+N”現代產業體系,特別是“補鏈強芯”優化存量,實施發展質量和效益“雙提升”戰略,在“石化補鏈”上鉚足功夫,依托中海油及中海殼牌兩大龍頭項目,帶動86宗項目落戶,吸引總投資達1726億元,其中世界500強及行業領先企業投資項目金額占園區項目總投資的近90%。
進軍生態型世界級石化區,“大密大疏”手法打開城市格局
在產業不斷向高層次躍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綠色與生態成為惠州的另一張亮眼名片。
國家“千人計劃”專家聯誼會副會長、全球知名的能源科學家劉科曾在現場走訪后感嘆道,休斯頓、鹿特丹的石化區,進去之后都會聞到一點味道,但是大亞灣沒有,綠化做得非常好,整體規劃井井有條,非常科學。
在大亞灣石化區的惠州凱美特氣體有限公司廠區,“隔墻供應”的管道從廠外直接連通到廠區內的設備廠房。廠長鐘建交表示,該企業通過回收中海殼牌生產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加工成為安全的食用添加劑,廣泛應用在可樂等碳酸飲料的生產加工上。
如今,石化園區循環經濟產業鏈關聯度高達85%,原料就地轉化率約71%。受益于隔墻供應產業鏈的打造,對不符合節能減排要求的一票否決,以及多項世界領先技術的率先應用,大亞灣石化區在2017年獲評國家循環化改造重點支持園區和國家第一批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示范園區。
用無人機拍攝的惠州大亞灣航拍圖,最顯眼的不是罐塔林立的石化區,而是環繞四周的濃濃綠意。
為構建綠色發展新格局,惠州用“大密大疏”的手法,用常年堅守的發展定力,為好項目、大項目預留發展空間。
約20平方公里的大亞灣石化區,聚集了86宗優質項目;面積約128平方公里的潼湖生態智慧區中,濕地公園面積達55平方公里,約47平方公里的建設用地已經吸引了來自美國、比利時、韓國,以及中國香港和內地數十個創新項目“扎堆”落戶。
打造中外合作典范,構建“一帶一路”上世界級石化產業鏈
中海殼牌化工二期項目煉油、乙烯工程分別于2014年11月和2014年12月開工建設。截至目前,短短3年多時間便建成投產,該項目已經成為中外一流企業開展高端技術合作的典范。
這個具有“典范”意義的項目,不僅體現了惠州在落實好項目上的高效率和尋求發展質量上的高標準,也彰顯著惠州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的擔當意識。
天藍海碧間,大亞灣石化區里,巨大儲罐陣列整齊劃一,全新石化裝置拔地而起,來自萬里之外的萬噸油輪在海面上繁忙穿梭……建設世界級石化基地的雄心,正在一步步成為惠州打造世界級產業鏈的雄偉現實。
“中國在殼牌全球市場布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大亞灣石化區是殼牌最重要的生產基地之一。”5月2日,荷蘭皇家殼牌集團首席執行官范伯登在惠州走訪時,對惠州良好的投資環境、營商環境表示贊賞,并表示殼牌將繼續加大在惠投資力度,把在惠石化項目建設成為中國領先的項目,為惠州建設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作出積極貢獻。
開放的惠州,正在迎來越來越多的發展機遇。全省唯一中韓產業園獲批,“兩大科學裝置”落戶,TCL集團模組整機一體化智能制造產業基地項目動工建設,北歐化工與惠州簽訂首個在華投資項目框架協議,云博會、科交會等高端展會成為惠州“常客”,國家級孵化器不斷新增……
好政策不斷匯聚,好項目紛至沓來,如何打造優良的營商環境,用高質量服務滿足其快速發展需求也就至關重要。
2017年6月,惠州在全省率先推廣“首席服務官”制度,如今,惠州已構建了市、縣(區)、鎮(街)三級首席服務官團隊網絡體系,全市已安排1272名“首席服務官”,對1272宗重點項目實施“一對一”精準服務。目前,惠州全市“首席服務官”服務團隊共收集企業訴求1800宗,解決訴求1745宗。
如果說創新政府服務方式上的“敢為人先”,帶來的是更加開放的發展格局,吸引的是更加優質的產業項目和先進技術,那么,“掛圖作戰”代表的高效率,則不僅讓好項目留得住,發展快,更能“呼朋引伴”吸引關聯企業連綴落戶,實現從企業到產業鏈的集群式發展。
就在第二套乙烯裂解裝置及其衍生品裝置正式投產之時,記者從殼牌集團獲悉,出于對惠州發展前景的長期看好,規模更大、技術更先進的三期項目已經在緊鑼密鼓的前期籌劃中,一個世界級石化基地正在“一帶一路”上位于南海之濱的廣東惠州逐漸成形。
來源:南方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