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塑行業要想實現工業4.0”,首先必須了解什么是工業4.0。
先看工業的發展
工業1.0
機械化,以蒸汽機為標志,用蒸汽動力驅動機器取代人力,從此手工業從農業分離出來,正式進化為工業。
工業2.0
電氣化,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標志,用電力驅動機器取代蒸汽動力,從此零部件生產與產品裝配實現分工,工業進入大規模生產時代。
工業3.0
自動化,以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和PC的應用為標志,從此機器不但接管了人的大部分體力勞動,同時也接管了一部分腦力勞動,工業生產能力也自此超越了人類的消費能力,人類進入了產能過剩時代。
工業4.0,從三大主題去理解:
一是“智能工廠”,重點研究智能化生產系統及過程,以及網絡化分布式生產設施的實現;
二是“智能生產”,主要涉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以及3D技術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等。該計劃將特別注重吸引中小企業參與,力圖使中小企業成為新一代智能化生產技術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時也成為先進工業生產技術的創造者和供應者;
三是“智能網絡”,主要通過互聯網從原料采購到智能生產再到物流運輸,最后是數據的分析,為下一代產品的研發做支撐,數據緊密相連。
工業4.0生產,都指向了一核心,智能生產。 德國和美國智能生產核心產生分歧,是先干智能工廠,還是先搞智能產品。
美國提出了工業互聯網標準,希望關注設備互聯、數據分析、以及數據基礎上對業務的洞察,他們對傳統工業互聯網互聯互通,其關注點在大數據和云計算。
德國提出工業4.0,擁有強大的機械制造技術,嵌入式以及控制設備的先進設備和能力,德國很關注生產過程智能化和虛擬化的深刻改變。可以看到,美國工業互聯網和德國工業4.0,實施路徑和邏輯不同,但是目標一致。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撼動了工業時代的一大基礎,信息不對稱。工業時代里,因為生產廠家無法低成本的了解每一個客戶的需求,所以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就是把需求眾多的性能組合到一起,成為一款產品。
橡塑產業距離工業4.0 還有多遠。
第一步、生產原料與設備的鏈接。
比如針對小眾群體生產三雙運動鞋 ,a腳背高、b 腳胖、c個子矮需要增高。這個時候需要一個東西,叫做RFID,相當于給產品加一個二維碼,產品都有自己的身份信息,生產時通過信息識別部分鞋子加寬、增高等等,實現定制化需求。
第二步、智能網絡 。
選材、用戶數據、等海量的工作進行智能化的分析篩選。例如:十萬種原料 ,上億用戶的不同訴求。通過人工收集分析方式幾年也不一定有個結果。這類繁雜的工作我一般都上“搜料網”去解決。
第三步、生產服務化。
你對西門子的印象是什么?冰箱?你個糊涂蛋,西門子這些年已經悄然并購了多家著名軟件公司,成為僅次于SAP的歐洲第二大軟件公司了。例如:用戶采購的了一臺生產設備,每天的生產數據都傳到廠家。機器的運轉情況,什么時候該檢修,廠家比用戶更了解。
也許一覺醒來 ,所在的工業生產企業;已經變成了互聯網+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