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尼龍6(PA6)行業開展示狀及前景分析
已有人閱讀此文 - -
近年來,我國尼龍6聚合技術進步明顯,國內尼龍6聚合產業發生較大的變化,行業結構、企業規模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很多規模小、消耗高的裝置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日產100-200噸的聚合裝置,生產已開始向規模化、低消耗、高質量發展。
受益于聚合技術進步、原材料己內酰胺供應穩定及下游應用領域需求旺盛等因素,國內尼龍6切片產量穩步增長,據國家統計局和中國化纖工業協會統計數據,2010年我國尼龍6切片產量為111.7萬噸,2018年我國尼龍6切片產量為321萬噸,同比增長16.7%。預計未來,隨著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我國尼龍6切片產量將繼續保持穩步增長。



1、國家政策支持
近年來,我國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的產業政策鼓勵行業發展。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將對行業的發展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玻纖行業的相關產業政策
2013.2
國家發改委
《產業結構調整目錄 (2011年本)》 , 2013年修正
將智能化、超仿真等差別化、功能性聚酯(PET)及纖維生產(東部地區限于技術改造)腈綸、錦綸,氟綸、粘膠纖維等其他化學纖維品種的差別化、功能性改性纖維生產列為鼓勵類產業目錄
2016.9
工信部
《紡織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建設和完善纖維新材料,產業用紡織品,功能性服裝家紡等領域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加強產業鏈上下游、生產和應用,軍工和民用之間的協作創新。
2016.10
工信部
《石化和化學工業發展規劃(2016- 2020年)》
將發展化工新材料列入主要任務及重大工程,在細分-工程塑料領域提出:提升聚芳醚酮/腈、PCT/PBT樹脂、 聚苯硫醚、工程尼龍、聚酰亞胺等生產技術,加快開發長碳鏈尼龍、 耐高溫尼龍、非結晶型共聚酯(PETC)、高性能聚甲醛改性產品等。
2016.11
工信部、國家發改委
《化纖工業 “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
著力提高常規化纖多種改性技術和新產品研發水平,重點改善滌綸、錦綸、再生纖維素纖維等常規纖維的阻燃,抗菌、耐化學品、抗紫外等性能,提高功能性、差別化纖維品種比重:加快發展定制性產品,滿足市場差異化、個性化需求。加快發展工程塑料、膜等非纖用切片及產品,擴大應用領域。
2017.2
工信部
《產業用紡織品行業 “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
提出“十三五”期間。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保持快速平穩增長,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質量效益顯著提高,部分領域應用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推進紡織強國建設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我國尼龍產業生產工藝和生產技術在21世紀后尤其是近年來取得了快速發展,行業內新投入生產線設備和技術具有較高水準。
為拓展尼龍市場,各大尼龍生產企業都在不斷加大科研投入。新產品開發力度不斷加強。另外,國內的MDI、TDI、HDI等項目建設提速,為尼龍中間體發展提供了機遇。國家發改委、科技部都將長碳鏈尼龍列為重點支持項目,勢必促進國內以生物發酵法合成長碳鏈尼龍新工藝的快速發展,擴大此種工程塑料在汽車、電子電器行業中的應用。
相比之下,早期投產設備在產品質量、能耗、工藝控制等具有明顯劣勢,產品競爭力較低,市場空間逐漸被壓縮,面臨淘汰風險,這一趨勢也引導行業向高端化、差別化方向發展。
隨著尼龍產品開發技術的不斷提高,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帶動尼龍市場規模的不斷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