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重點轉向“新動力”車輛
已有人閱讀此文 - -中國規劃人員正在關注“新能源”車輛,其主要不依靠內燃機成為未來汽車生產和消費的支柱。盡管隨著經濟放緩,中國汽車供應鏈產能過剩,但有一些新公司預計將進入NEV市場。

在由出席2016年全球汽車論壇在重慶汽車工程,由政府和私營行業的揚聲器描述有力地推動設計和生產利用替代能源包括電池或氫燃料汽車。隨著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商的增長,到2020年將達到3000萬輛。
“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中國未來的重要方面”,第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會副主任王瑞祥表示。“來自全國政府的資金開辟了新的發展之路。”
這一策略在中國經濟放緩的情況下,國內生產總值預計每年將以6%左右的速度增長,低于近期歷史的兩位數增長。盡管如此,汽車生產預計將在去年中國大約2500萬輛中大幅增長。
“中國”十五“計劃到2020年將需要生產28-30萬輛汽車,” 平安銀行交通金融總裁羅正說。“中國的銷售將占據主導地位,但車輛將出口到其他國家。”
一些發言人說,專注于替代能源,中國企業有機會開發自己的技術,因為電動動力總成設計仍然處于與內燃機長期統一的早期階段。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主席王霞表示:“新能源汽車首先將成為中國的主導市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公司有自己的知識產權。”
許多OEM正在加緊努力。與現有供應商競爭的初創企業的出現正在為Tier 1和其他供應商帶來挑戰。支持幾項新的發展計劃是困難的,特別是在GDP增速明顯放緩的時候。
亞洲麥格納國際執行副總裁Frank O'Brien表示:“不少于18家公司已經接觸了我們開發新能源汽車。“中國的18”新能源汽車沒有空間。我們的挑戰是確定哪些OEM廠商和我們想要使用的18個平臺中的哪一個。“
GAF發言人說,中國制造的大多數汽車將在中國銷售。在中國銷售的國際汽車制造商可能不得不重新調整其設計努力與當地競爭對手的競爭。雖然入門級車輛是中國的主導因素,但是先進技術,特別是無人駕駛汽車等長期技術也是主要的開放。
負責大中華區的戴姆勒管理層董事會主席Hubertus Troska說:“隨著市場的放緩,我們需要專門針對中國市場開發車輛。“電動汽車降低新進入者的障礙。自主電動汽車將成為新的領域,新公司正在進軍,競爭日益激烈。
GAF的一些小組成員說,中國也可以成為自主駕駛的領導者。一些調查顯示,潛在的汽車買家對自駕車比對其他地區更感興趣。
中國大陸首席執行官Ralf Cramer表示:“中國是接受自主駕駛人士得分最高的國家。“中國的自主駕駛比其他地方來得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