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進入2018,2017即將成為過去。搜料網小編帶大家來做個年終總結,一起來看看2017塑料圈的三大政策、三大事件、三大趨勢!
三大政策
1.水俁公約
8月16日,《關于汞的水俁公約》正式生效,這是國際化學品領域繼《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后又一重要國際公約,中國是首批締約方之一。
該《公約》要求締約國到2020年PVC單體生產每單位汞用量比2010年減少50%;在2025年之前淘汰使用汞或汞化合物的生產氯堿。我國氯堿行業迎來巨大挑戰。
我國涉汞領域主要包括氯堿行業電石法產PVC、原生汞礦、含汞電光源等。其中,氯堿行業每年耗汞占國內汞消耗量的85%。
燒堿、聚氯乙烯的生產將產生大量的含汞廢酸、廢汞觸媒等,環境危害非常大。
隨著水俁公約正式生效,PVC行業格局已悄然生變。
2.禁廢令
2017年7月18日,中國正式通知WTO,今年底開始將不再接收廢棄塑料等外來垃圾。
截止2017年底,中國將禁止進口4類共24個品類的固體廢物,包括:
?生活源廢塑料
?釩渣
?未分類的廢紙及廢紡織品
其中,生活源廢塑料包括:
?乙烯聚合物的廢碎料及下腳料/鋁塑復合膜
?苯乙烯聚合物的廢碎料及下腳料
?氯乙烯聚合物的廢碎料及下腳料
?其他塑料的廢碎料及下腳料,不包括廢光盤破碎料
7月20日,環保部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確認了禁止廢棄塑料、未經分解的廢紙等24類“洋垃圾”進口的消息。
隨著廢塑料進口被禁止,未來部分塑料制品的原料需求將會轉移至PP、PE、PVC等新料上,將對國內塑料原料的需求起到一定帶動作用;同時,國內再生塑料行業將面臨洗牌,國內廢塑料再生利用率將大幅提升。
3.環保稅
2018年1月1日起,環保稅將正式實施。“費改稅”標志著我國經濟增長新方式的到來。而隨著國家環保力度的加強,今年2月以來:
山東清理沙河鎮1700多家廢塑料工廠
莒縣造粒業戶停產整頓
平度市“兩斷三清”全面取締非法塑料加工行業
福建郊尾鎮將全部退出廢塑料行業
遼寧凌海市取締119家小塑料加工
湖北漢川市取締關停9家小型廢舊塑料加工廠
河北雄縣3909家企業被關停取締
保定堅決取締小塑料廠
截至目前,共取締“散亂污”企業274家,查抄拉絲、注塑生產設備45臺套,生產原料15噸,塑料及其下游行業亟待規范。
三大事件
1.“反壟斷”處罰
2017年年初,發改委對18家PVC生產企業因涉嫌在2016年實施價格壟斷,聯合推高PVC銷售價格,導致PVC市場價格明顯上漲做出處罰,該18家涉案企業以2016年度相關市場銷售額1%-2%的比例繳納罰款,共計4.57億元。
2.“哈維”颶風
8月25日,“哈維”從熱帶風暴加強為颶風,席卷了近半個美國,重創德克薩斯。
?當地石化生產設施受到嚴重影響,美國化工產品三分之一以上的產能下線:61%的乙烯產能停產,40%的丙烯生產線關閉,41%的PE生產線受到重創。
?此外,德克薩斯州分屬于臺塑和西方化學的4套PVC裝置的停產,涉及產能在207萬噸,占美國總產能的25%左右。
?英威達的維多利亞尼龍中間體裝置停車數月,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000億美元。
?隨著大面積的裝置停車,原料供應全面收緊,全球通用塑料發生普漲。其中,臺塑PVC第二天就暫停了后續報價,美國船貨也均紛紛停止報價,市場待漲氛圍濃厚。
3.合并收購
2017年9月1日,陶氏杜邦™(紐交所交易代碼:DWDP)宣布,陶氏化學公司(陶氏)與杜邦公司(杜邦)成功完成對等合并。
合并后的實體為一家控股公司,名稱為“陶氏杜邦™”,擁有三大業務部門:農業、材料科學、特種產品,市值達到130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化工公司。
巴斯夫也不甘落后,欲在2018年第三季度以16億歐元完成對索爾維全球聚酰胺(PA)業務的收購。
除此之外,日本三巨頭(宇部、JSR、三菱麗陽)的ABS業務合并方案已獲各公司董事會批準。
而在國內,中國中化集團公司(簡稱中化集團)與中國化工集團(簡稱中國化工)之間的合并重組事宜,已經初現端倪。
三大趨勢
1.新材料:
2015年,生物塑料在塑料行業中所占比例不足2%,但在2017年已達到205萬噸。
預計在未來5年,其在整個塑料市場中所占比例將升至5%,2030年達到40%。
短短十幾年,生物塑料這一業務的市場價值將3240億美元。其中,聚乳酸(PLA)和聚羥基脂肪酸酯(PHA)是生物塑料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預計未來5年全球生物塑料市場將增長20%。
2.新結構:
2017年是塑料行業產能加速擴張的一年:
?PP新增196萬噸
?PE新增82萬噸
?ABS新增7.5萬噸
?PVC在現有產能2398萬噸情況下,2018年仍計劃新增產能202萬噸,如能全部順利投產,2018PVC產能將達到2600萬噸。
?PC自2016年就有超過100萬噸的裝置投建、擬建計劃。今年6月,萬華化學首期7萬噸PC已正式投產,2018年底魯西二期PC建成后,總產能也將達20萬噸/年。
但塑料行業,尤其是通用料,結構性過剩已是無可爭議的事實。
伴隨著新產能的陸續投放,生產企業也紛紛開始探尋各自產品的差異化之路,譬如:
?用于新能源汽車的車用改性材料的開發;
?用于3D打印的輕質高強材料的開發;
?用于包裝的高阻燃可回收的膜級材料的開發等。
這是一個結構上的大調整,中國塑料產業將在未來幾年初步實現“由低到高”的質的飛躍。
3.新格局:
隨著期貨和衍生品的出現、互聯網的出現,塑料行業中,上下游都更為關注期貨價格。
2017年,PP、PE、PVC的現貨價格基本就是跟著期貨走,這意味著,上游企業的定價權將逐漸淡化,最終價格導向將取決于期貨,也就是需求端的強弱。
從中游端講,傳統貿易模式也在悄然發生改變,“左手買右手賣”的模式將逐漸被淘汰,在供給的應用上,資金實力強的、軟實力強的、服務能力強的,能夠為上下游真正起到橋梁紐帶作用做好服務的,就會在這個行業當中超車。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