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塑”已至2019,全球仍在舉動
已有人閱讀此文 - -
同在上周,強生公司宣布與一家英國廢棄物回收公司合作,推出首個免費的隱形眼鏡回收計劃以減少塑料污染。據強生公司的說法,回收的隱形眼鏡、泡罩和鋁箔包裝將被循環再利用,制造成戶外家具等產品。
1月16日,英國瑪莎百貨則在旗下連鎖超市推出超過90種散賣的水果和蔬菜,該公司稱此舉可在兩年內減少580噸塑料浪費。根據該公司的發言人說,顧客希望超市在削減塑料方面發揮作用,公司的目標是到2025年實現包裝“零浪費”。
除開各大企業,為應對越來越緊迫的塑料污染,聯合國和多國政府層面也在積極行動。近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署長兼聯合國助理秘書長喬伊斯·姆蘇亞(JoyceMsuya)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巴塞爾公約締約方將在今年4月至5月討論有關塑料廢棄物管理的重要提案。她表示,需要將一次性塑料污染挑戰視為亟待解決的全球危機,動員各方力量集體應對,不能坐等政府間的行動啟動,要確保現有倡議和進程能夠在應對塑料污染問題上相輔相成。

同時,她強調要“徹底重新設計”塑料在經濟中的利用方式,而且沒有單一項目、技術或創新能獨立解決塑料危機的挑戰,需要通過創新找到更多新方法,加強廢棄物管理和收集系統,并與產業上游努力相結合,才能更好地應對塑料危機。
而在1月17日,英國下議院環境審計委員會推出了一份有關海洋污染的報告,根據報告內容顯示,在未來十年,海洋塑料污染將有可能增長三倍。同時,報告發現缺乏有關微塑料進入食物鏈的嚴重長期危害和影響健康的數據。委員會主席瑪麗·克里奇表示,“我們必須停止將海洋當做下水道。”
英國政府環境部發言人則稱,政府將很快發布一項國際海洋戰略,以推動全球行動,保護海洋。
去年4月,涵蓋英國80%塑料包裝的企業負責人達成一項塑料協議承諾,要求對所有塑料包裝在2025年之前實現100%可回收、循環或降解。而在近日,英國第一個百分之百用回收塑料制成的塑料瓶上架銷售,成本比普通塑料瓶高大約5便士(約合0.44元人民幣)。根據一些公司去年的調查發現,62%的消費者在實施購買行為時最關注的是減少塑料包裝和使用可回收材料而非價格。

隨著全球對塑料污染認識的加深,探索塑料危機的技術解決方案也在變得“不差錢”。物理回收技術、化學回收再利用技術、微生物分解技術等輪番登場,而隨著學界對對尋找更佳塑料廢棄物處置方法的需求不斷增長,開發新的回收方法變得越來越受歡迎。
法國Carbios公司的研究人員優化了一種酶,使其可在24小時內將97%的PET原料解聚成單體。經處理的單體材料在回收后可用于生產新的塑料產品。

去年10月出海試運行至今,這個花費巨資、被戲稱全球最大“吸塵器”的海洋清理裝置目前只
能聚攏一些在其附近漂浮的塑料垃圾,卻始終無法成功地將這些垃圾從海面收集起來
也有科研人員致力于開發可以生產出本質上易于回收、甚至理論上可以無限循環使用的塑料。
盡管在解決塑料污染的探索領域上也不時出現引發學界甚至是公眾懷疑爭議的方案、技術,但在該領域的探索研究也讓我們看到了更多解決塑料污染危機的努力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