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限塑”仍未止步
已有人閱讀此文 - -2012年十二月,國務院公布的《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因嚴苛要求日用品塑料袋的國家行業標準,及其有償服務應用規章制度,被稱作“限塑令”。現如今,“限塑令”在追求完美便捷與環境保護的均衡中間已踏過異議持續的十年。
十年間,“限塑令”執行實際效果有喜有憂。
“喜”的是,“白色垃圾”難題獲得一定水平抵制。發改委2017年八月發布的數據信息顯示信息,全國各地關鍵產品零售場地塑料購物袋需求量年平均降低約二十萬噸,總計降低超出約160萬噸級,節省塑料袋700億次上下,等同于節省原油約900萬噸,降低二氧化碳排污3000多萬噸。
一連串數據的身后是在我國左右多方位系統化限塑方式的執行。為相互配合“限塑令”執行,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依次公布《塑料購物袋的環保、安全和標識通用技術要求》等3項國家行業標準,對塑料購物袋的界定和專業術語、規定、實驗方式、檢測標準及包裝、運送和存儲都作了清楚而嚴苛的要求。在規范具體指導下,全國各地從生產制造和市場銷售階段下手,清除、整治制造業企業,依法取締非法經營戶、黑窩點,正確引導停業整頓中小企業和小型加工廠。另外,增加稽查管控幅度,對產品零售場地開展集中化查驗,對不過關塑料購物袋商品給予被查封和消毀。為此,從根源和市場銷售階段對平時塑料袋執行嚴苛監管。
另外,協同整治井然有序開展。質檢總局協同發改委、國家教育部等8部委局下發《關于深化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實施工作的通知》,機構進行限塑宣傳活動,增加監督檢查幅度。
“憂”的是,新難題接踵而來。近些年,伴隨著電子商務、快遞公司、外賣送餐等行業發展,塑料快餐盒塑料包裝等使用量迅速升高,新的資源消耗和環境壓力隨著出現。因這種業態創新恰處在“限塑令”執行范疇以外,“限塑令”遭遇新的挑戰。就外賣送餐來講,據17年5月27日《工人日報》報導,現階段美團外賣、餓了么外賣、餓了么3家平臺日接單子量達兩千萬份上下,依照每一份訂單信息耗費一個塑料袋和一個快餐盒測算,每天最少有兩千萬個塑料產品被耗費。物流行業都不除外,郵政總局數據統計顯示信息,2017年全國快遞訂單量達312.8億件,僅耗費塑料袋就約68億次。
十年限塑仍未停步。業態創新、新難題持續沖擊性著“限塑令”執行現況,也引起了社會發展范疇再思索。2018初,我國發改委官網設立“我來為塑料環境污染預防出謀劃策”欄目,邀約社會發展社會各界可緊緊圍繞不一樣行業塑料產品的管理方法規定,明確提出意見和建議。
實際上,“白色垃圾”已變成困惑全球的難題,世界各國限塑方法各有不同。二零零二年三月,西班牙為抵制塑料袋“瘋狂”應用,法律剛開始征繳塑料袋使用稅,所收資產用以生態環境保護新項目。二零零六年,意大利政府法律對塑料袋制造商推行“課稅法”,征以重稅,以抵制塑料袋生產制造。日本國一年內容器包裝制品需求量超出50噸的商場、連鎖便利店等零售店面,有責任獨立制訂減少購物袋和包裝袋的總體目標。孟加拉進口或市場銷售塑料袋者可判刑最大十年刑期,派發塑料袋者可被懲處6個月囚禁。
效仿海外限塑完善作法,綜合性持續出現的新難題,在我國限塑政策法規和規范終將日趨健全。特別注意的是,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公布的《塑料購物袋的環保、安全和標識通用技術要求》國家行業標準中,除外型、食品衛生安全、應用安全性等要求,還確立提及“塑料購物袋需有環境保護申明”,如“為保護生態環境和節約能源,請數次應用”等內容。
此外,限塑一樣關鍵的是,眾多顧客要將環保理念內化作一種平時習慣性,盡量減少一次性平時塑料袋,應用紙袋子、棉針織購物袋,環境保護也要從本人學起。
來源于:山東省塑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