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年度“高被引科學家”公布,邊疆上榜人數激增,資料科學
已有人閱讀此文 - -
美國學者在名單中繼續占據主導地位;中國內地取代英國成為第二大“高被引科學家”所在地區。
英國倫敦/美國費城,2019年11月19日 — 科睿唯安學術研究事業部今天公布了2019年度“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入榜這份備受期待的名單的自然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均發表了多篇高被引論文, 其被引頻次位于同學科前1%,彰顯了他們在同行之中的重要學術影響力。
科睿唯安旗下科學信息研究所的文獻計量學專家基于引文數據和分析,制定了今年遴選高被引科學家的方法論。本年度名單主要看點包括:
1 :
全球近60個國家的6216人次來自各領域的高被引科學家入榜。
2 :
美國高被引科學家數量遙遙領先,共計2737人次入選,占名單總人數44%。其中,哈佛大學共有203人次上榜,是全球高被引科學家人數最多的機構。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也是頂尖人才的聚集地,斯坦福大學有103人次上榜,此外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圣迭戈分校和洛杉磯分校都分別有超過50人次上榜。
3 :
中國內地上榜人數激增,本年度有636人次上榜,而2018年這一數字為482人次。2014年以來,在21 個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學科領域中,中國內地學者的上榜人數增加了3倍。包含港澳臺地區,2019年中國共有735人次入榜高被引科學家。
4 :
隨著中國高被引科學家人數比例的上升,其他國家的人數比例相應有所下降。英國研究機構的高被引科學家人數從2018年的546人次下滑至到今年的516人次。德國和荷蘭上榜科學家數量亦有所下降。
5 :
今年的上榜名單中共有23名諾貝爾獎得主,其中包括今年剛剛獲獎的3位科學家: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校區的約翰·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以及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麻省理工學院的艾絲特·杜芙若(Esther Duflo)。
6 :
今年的高被引科學家名單還包含了57位科睿唯安引文桂冠獎得主,他們是科睿唯安每年基于引文分析遴選出的“諾獎級”的研究人員,也是未來很有潛力獲得諾貝爾獎的學者。
7 :
在總共6008名上榜高被引科學家中,3517人入選21個ESI學科領域的高被引科學家,2491人入選跨學科領域的高被引科學家,某些高被引科學家的名字在不止一個學科領域出現。這是該名單第二年遴選具有跨學科影響的高被引科學家,以彰顯那些在多學科領域取得重大影響科研成果的學者。
8 :
在21個ESI學科領域的高被引科學家中,有185位即5%出現在2個ESI學科中,另有來自北美、歐洲、亞洲和中東的11位學者出現在3個ESI學科領域。
9 :
澳大利亞研究機構表現持續走強,入選21個學科領域的一個或多個領域的高被引科學家數量在六年內增加了3倍以上,從2014年的80人次到2019年的271人次。從名單分析顯示,自2014年以來,澳大利亞研究機構招募了大量的高被引科學家,同時其本土高被引科學家的數量也在逐年上升。
科睿唯安科學信息研究所高級分析師戴維·潘德勒布里(David Pendlebury)表示:“對這些杰出研究人員的認可和支持,是一個國家或機構有效加速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高被引科學家名單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機構了解其研究人員的學術影響力。他們為加速拓展前沿研究、為人類社會探索知識和創新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這些貢獻使我們的世界更健康,更安全,更富裕,更可持續發展,也更穩定。”
2019年度高被引科學家上榜人次前10國家/地區名單:
表1:今年的高被引科學家分布于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85%來自上表列出的10個國家/地區,而72%來自前5個國家/地區,使其成為全球頂尖科研精英的聚集地。
高被引科學家機構名單:
表2:高被引科學家機構名單 —— 根據科學家報告的機構和組織隸屬關系整理。
-
整理了大陸地區化學、材料科學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具體如下:
關注搜料視點,了解更多行業資訊、企業動態、材料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