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智能工廠樹立有標可依
已有人閱讀此文 - -國家推動《中國制造2025》戰略布局在行動。國家工信部、國家標準委日前協同公布的《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5年版)》,為原油和化工廠等領域的智能工廠基本建設出示了權威性的標準和引導。
《指南》聚焦點智能制造跨業、跨行業的結合自主創新行業,完工遮蓋5類別基本關聯性標準、 5類別核心技術標準,及其新型材料、環保節能與新能源車10大行業關鍵應用領域標準的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目標為,第一階段(2016-2017年)關鍵處理標準體系結合全線貫通和基本標準缺少的難題,第二階段(2018-2020年)關鍵處理標準體系健全及標準在全加工制造業行業應用推廣的難題。《指南》采用翻轉修定規章制度,每2~三年修定后公布。
國家工信部電子信息技術司安筱鵬副司長表明:“要把智能制造做為在新一輪產業鏈技術性轉型中的關鍵方位,搭建自身的智能制造產業鏈管理體系。另外,要保持清醒地了解到,全部新理念的身后,實際上是技術性管理體系、標準體系、產業鏈管理體系。這種管理體系的身后則是智能制造產業鏈生態體系的主動權。”
《指南》從生命期、系統軟件等級、智能化作用等3個層面創建了智能制造標準體系七層模型,并從而明確提出了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架構,架構包含基本、安全性、管理方法、檢驗點評、可信性等5類基本關聯性標準和精密機械制造、智能工廠、智能服務、工業軟件和互聯網大數據、工業物聯網等5類核心技術標準。《指南》還選定了十大關鍵領域的運用標準,包含新型材料、新能源車、海洋技術武器裝備、高端數控車床及智能機器人等,有關應用領域標準將在中后期相繼制訂頒布或填補健全。
中石油和化工協會副理事長胡遷林告知新聞記者:“智能制造給石油化工行業產生了非常大危害,不但合理提升了生產率,另外也節省了人工成本,提升了產品品質和可靠性。尤其是在車胎、煉油廠及其一些新型行業中,智能化系統技術性與生產工藝流程的緊密結合將進一步提高生產率、提升生產制造加工工藝,巨大地推動產業鏈提升升級。”
胡遷林覺得,智能制造在一些生產加工步驟加工工藝比較顯著的領域發展前景非常大,如煉油廠、車胎、有機肥等。中后期,石油化工行業應以《指南》為綱要,推動關鍵領域和公司加速提高智能制造水準和信息化管理管理能力。
國家智能制造示范點示范性公司九江石化經理覃偉中覺得,基本建設石油化工智能工廠,務必搞好統籌規劃、全員參與,積極主動培養IT文明行為;務必狠下功夫推動武器裝備國內生產制造的,產生獨立專利權;國家方面務必給與強大適用,充足融合智商和產品研發資源。
新聞報道連接
石油化工智能工廠企業標準基本建設發展
早在2014年,國家工信部就挑選了500家公司進行公司兩化融合體系管理的國家標準知識產權貫標示范點。近些年,石油化工行業緊緊圍繞智能制造和智能工廠基本建設早已開展了許多的探尋試著,一些公司早已產生了自身的智能制造管理體系。
如青島市煉制產生了以ERP為關鍵的運營高管、以MES為關鍵的生產制造層級制、以PCS為關鍵的生產制造過程管理層的三層信息化管理整體構架。歷經三年基本建設,九江石化早已在領域內首先完工投入使用智能工廠(1.0版),并頒布了公司級智能工廠標準標準管理體系。
來源于:中國化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