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格塑膠分類回收箱提高塑膠回收效益
已有人閱讀此文 - -為推動科學研究發展與社會發展更改,香港教育教院在2009年起開設“專業知識遷移獎賞計劃”,激勵該學校專家學者參加專業知識遷移的主題活動和科學研究計劃。中國香港每日造成一萬噸級現代都市廢棄物,在其中塑膠占二成,一噸沒經歸類的塑膠廢棄物回收后只能幾十塊的使用價值。香港教育學校創新“八格塑膠歸類回收箱”,令回收塑膠盈利做到三、四千元,兼可降低0.6噸碳排放量。
2015大獲得者為可持續發展觀教育學校主管蘇詠梅專家教授,她覺得文化教育要從小抓起,塑膠回收文化教育計劃一樣優先選擇在中小學示范點。該管理中心創新“八格塑膠歸類回收箱”,依據塑膠原材料的編號、回收占比及容積,分為八個單獨的回收格。
從2014年起,周卓耀幫助教院可持續發展觀管理中心實行塑膠回收文化教育計劃。他稱,參照日本、中國臺灣等地的回收狀況,能夠將塑膠廢棄物分成七類,在其中,包含“PET”(高壓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以內的前六種有十分高的回收使用價值,歷經解決,“乃至能復原為其原本的模樣”。由教院的科學研究得知,第一種塑膠PET?姿芙豪?圾比例數最多,達三成,主要是礦泉水瓶、水樽等器皿。她們號召學員降低一次性水樽的應用,要用茶壺。開創科學合理的歸類方法,既能造就經濟發展效用,又能促進環境保護。為相互配合歸類回收,教院撰寫了教材內容等服務設施,訓煉100位學員變成資源回收使者?,F階段,該新項目早已搜集了一公噸塑膠。
蘇詠梅的另一造就是:合理促進基本常識好搭比賽,教院及業內適用下,“愈做愈很歡”,迄今已取得成功舉行了18屆。此項朝向小四至小六學員及教師的比賽,規定比賽團隊運用科學基本原理及方式研究一些課題研究?!案鶕茖W討論,協助中小學生塑造科學思維邏輯,提高她們在未來的競爭能力,另外也出示一個相互學習的服務平臺?!彼砺?,2015年該比賽吸引住了逾千余名學員參加,除開中國香港,參賽選手也來源于澳門、深圳市和東莞市等地中小學生。不難看出,此項“低成本、高效率”的回收方法獲環保署適用,將逐漸在社會發展營銷推廣。
來源于:工程項目塑料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