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銀座超市結賬處屢見塑料袋?8年限塑令為何不痛不癢
已有人閱讀此文 - -近日有外媒報道稱,荷蘭早已根據法律,公布2020年完全嚴禁應用塑料廚具,如塑料菜盤、塑料杯、塑料餐刀和塑料勺,變成全世界第一個嚴禁應用塑料廚具我國。
針對相近的“限塑令”、“限塑令”,大家并不生疏。早在2008年6月,在我國就已實施“限塑令”。但是令人缺憾的是,記者連日走訪調查諸多農貿市場、馬路邊店面發覺,實行八年的“限塑令”好似一紙空文,即便在有償服務應用貫徹落實最好是的商場內,“限塑令”變“賣塑令”的念頭仍存有于許多顧客的觀念中。
大部分顧客買東西仍依靠塑料袋
2008年6月,在我國宣布實施“限塑令”,嚴禁生產制造、市場銷售、應用薄厚低于0.025mm的塑料包裝袋,規定產品零售場地推行塑料包裝袋有償服務應用規章制度。連日來,記者在好幾家大型商場走訪調查發覺,當初“限塑令”頒布時塑料袋曾急劇下降六七成消耗量的狀況已蕩然無存,大部分群眾在結帳時或備用或當場選購商場出示的塑料袋。
記者在銀座超市和諧廣場店停留的三十分鐘內,超出九成消費者挑選在結帳時要塑料袋盛放所買物件。記者任意訪談的30人群中,超八成消費者表明寧可多花一點錢也不肯棄用塑料袋。
“塑料袋需要量大,關鍵并不是由于完全免費或是劃算,只是便捷。假如探討環境污染問題,那如今這類掏錢買的塑料袋就環境保護嗎?”一名群眾表明,“限塑令”剛頒布的情況下,他也應用過布袋子等購物袋,但是應對購物袋必須常常不斷清理的“不便”,最終還是放棄了這一取代方法。
據統計,實際上許多群眾對實行八年的“限塑令”頒布目地了解不一,乃至一些群眾將其了解為“付錢應用”。因而,應對購物袋的“不便”,很多人都挑選應用“少付錢”就可以獲得便捷的塑料袋。
不合格塑料制品有很大的銷售市場
記者在好幾家農貿市場掌握到,許多零售商出示的塑料袋并不合格,纖薄塑料袋基本上變成農貿市場店家的“標準配置”。“豆角5塊,黃瓜8毛,番茄3塊。”一名商販利索地扯下3個纖薄塑料袋,幫消費者把菜裝好。12日,記者在八里橋農貿市場見到,伴隨著商販的吆喝聲,這類纖薄塑料袋源源不絕地分到一個個買水果群眾的手上。
“在菜市場肯定不太可能賣塑料袋。買水果一買便是六七樣,辣椒、馬鈴薯能夠裝到一個袋子里,蔬菜水果總要分離裝。商場那類最少的袋子一個1毛,五個就需要五毛錢,消費者哪肯再出錢?”邊上商販插嘴說:“商場不討價還價,大家賣蔬菜3毛、五毛錢的零頭都抹去,哪好叫消費者再出錢買袋子?”
不但一些零售場地出示的塑料制品不合格,進口塑料制品也并不是100%的安全性。長期以來,“進口產品樣式新奇、色彩鮮艷、品質又好”的觀念存有于許多顧客的腦子里,因而她們對進口塑料制品的安全系數擁有 明顯的信賴感,可客觀事實并非這般。2015年10月,杭州市出入境簽證檢驗檢疫消毀了480件來源于日本的不過關塑料小勺。這批被消毀的塑料小勺每件4件,含紅、黃、藍、綠4種色和樣式,每一款褪色實驗(浸泡液)均呈陽性,褪色比較嚴重,對顧客尤其是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存有比較嚴重的潛在性風險性。
僅有多方面協力才可以紀律嚴明
有統計分析顯示信息,全世界每一年塑料總消耗量4億噸,在其中我國消費達6000萬噸級之上。一名塑料袋業務員表露,“限塑令”實際效果并并不是尤其顯著,現如今纖薄袋子做得少了,但還是有很大要求。他表明,菜市場用的袋子合乎國家標準的非常少,裝豆槳、饃饃的塑料袋超薄,一分多少錢一個,上萬個起做,“要從根源抵制白色垃圾,重要還必須有適合的代替品。”
有環保專業人員覺得,中國“限塑令”頒布八年成果微乎其微,除開歸入權利法案實行乏力、違反規定生產商猖狂等緣故外,代替品環保包裝袋價錢太高、應用麻煩等要素也危害了“限塑令”實際效果。“可是,‘限塑令’的關鍵目地是根據價格杠桿提升大家保護意識,保護生態環境。因此 不可以聽任‘限塑令’變成一紙空文。政府部門除開要搞好有關宣傳引導外,還應嚴控生產制造階段,嚴厲打擊違反規定生產制造纖薄塑料袋做坊,嚴苛監管批發、零售、消費等階段。僅有多方面協力,才可以紀律嚴明。”
拓寬閱讀文章 荷蘭“限塑”
荷蘭法律要求,2020年7月起,商場明文禁止應用薄厚低于50μm的一次性塑料袋;2017年1月1日,一次性塑料袋的限令將擴張到中國全部銷售點,包含用以新鮮水果、蔬菜水果及其乳酪包裝的不一樣薄厚的塑料袋;2020年,除生物降解的塑料制品外,全部一次性塑料袋和塑料廚具都將被嚴禁應用。
除荷蘭以外,也有好幾個我國和大城市也都發布“限塑”對策或實施“限塑令”。比如2007年美國洛杉磯就法律禁止使用塑料包裝袋,2015年美國推行包裝袋收費制,印尼卡納塔克邦也于2020年3月起全方位禁止使用塑料袋。
來源于:買化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