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行業智能工廠規范無望首批立項
已有人閱讀此文 - -近日,國家工信部原料工業生產司廳長直徑益在“化工行業智能制造及聰慧化工園基本建設當場座談會”上表明,國家工信部已明確提出了智能制造質量標準體系整體架構,現階段已經抓緊制訂每個領域的智能制造規范,第一批12個通用性規范已進行了項目立項工作中,石油化工行業的智能車間規范有希望變成第一批項目立項。
直徑益表露,現階段,國家工信部正機構企業在電力線通信、加工廠無線網絡運用、工業生產云計算技術、企業大數據等行業進行自主創新運用示范,并融合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整治篩選了10個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新項目,適用工業互聯網實驗認證服務平臺、工業互聯網重要資源優化配置服務平臺和工業互聯網商業運轉數據庫管理服務平臺的基本建設。在2020年的智能制造試點示范新項目中,確立了鎮海煉化和雙星集團倆家化工廠企業做為工業互聯網試點。
“整體看來,石油化工化工行業的信息化管理、智能化系統領先行業,智能制造已在各行各業全方位推動。”直徑益詳細介紹說,石油化工化工行業超出90%的規模以上企業生產制造企業運用了全過程自動控制系統,生產制造優化軟件、生產加工實行、企業資源方案智能管理系統也已在企業廣州中山大學范疇運用。
國家工信部已持續2年執行了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整治,明確了兩支共109個試點示范新項目,石油化工化工行業現有11個新項目。從總數上看,在步驟工業生產中有目共睹。從領域看來,上年石油化工、車胎和有機肥領域的企業當選,2020年又提升了燃氣采掘、能源化工、氯堿化工、氟化工和磷化工等領域的企業。
與別的行業對比,石油化工化工行業步驟繁雜,關鍵大宗商品原材料和商品80%之上歸屬于危化品,環保無污染風險性高,急需解決推動智能制造。智能化系統更新改造不但對石油化工化工行業生產安全、節能降耗具備關鍵功效,也是提升生產率,提高綜合性競爭能力的重要途徑。
魯西集團根據智能化系統更新改造,安全性及環境保護故障率降低60%之上,綜合能耗減少5%,給企業產生的立即經濟收益上億人民幣。九江石化根據智能車間基本建設,生產運營管理能力迅速提高,經濟收益、環保無污染等關鍵經濟發展性能指標從中石化排行靠后躍居為臨江企業第一位。
來源于:經濟發展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