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限塑令”施行九年名存實亡?塑料袋仍有糜費
已有人閱讀此文 - -從2008年6月1日迄今,“限塑令”已推行9年多。昨天記者走訪調查福州市超市和農貿批發市場發覺,超市塑料袋存有消耗狀況,農貿批發市場則很多提供完全免費塑料袋且使用量令人震驚。
記者走訪調查孝南橋周邊一家超市發覺,超市散稱蔬菜水果區的塑料袋完全免費提供,當場沒有人照看,許多消費者隨手就撕掉六七個,也有的人將塑料袋撕掉后放進挎包帶去。
“這種塑料袋全是能夠 自提的,一些散稱秤重產品務必應用。的確會出現一些消費者帶去很多包裝袋,大家也曾開展勸說,但實際效果不顯著。”該超市工作員告知記者,超市完全免費提供的塑料袋許多都消耗沒了。
記者在該超市收款臺周邊見到,許多消費者付錢后,加入購物車內仍有許多空的塑料袋,這種塑料袋都被帶出了超市(如圖所示)。
但是,超市專業的塑膠包裝袋則明確有償服務提供,大的0.3元一個,小的0.兩元一個。對于這一狀況,有新聞媒體稱超市將“限塑令”變成了“賣塑令”。
記者在國光生態公園周邊的一個農貿批發市場發覺,銷售市場小商販仍在很多應用各種各樣塑料袋,且完全免費提供給顧客,在其中海產品貨攤常用的塑料袋有灰黑色、鮮紅色二種,都較為厚實。有商戶告知記者,一捆塑料袋是1斤,成本價5元。記者注意到,該農貿批發市場近二十個蔬菜水果貨攤和近三十個新鮮水產品貨攤及十幾個肉類食品貨攤,均完全免費向消費者提供塑料袋,粗略地估計,一天得用掉幾十公斤。
但是記者走訪調查發覺,也是有一些店家積極貼出通告,確立標出塑料袋的價錢。比如,大儒世家周邊一家洗衣連鎖店就在店面內貼出通告:為響應國家“限塑令”,干洗店店面洗護袋每一個收費標準0.5元。
針對塑料袋仍有完全免費提供和消耗的狀況,專業人士表明,現如今“限塑”變為“賣塑”,表明相關政策法規本身有局限,此外,一些顧客買東西習慣性也尚需更改。有專家認為,嚴禁生產加工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包裝袋、塑料餐具,代之以可降解塑料產品,由于可降解塑料產品價格對比傳統式塑料袋價錢要貴三倍上下,有關部門可考慮到給與環境保護塑料袋制造業企業一定補助,把購物袋的價錢降下去,讓“限塑令”成功實行。
來源于:臺海網(廈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