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塑料產業大會深度分析
已有人閱讀此文 - -6月27日,在杭州舉行的2018中國塑料產業大會上,與會嘉賓就近期我國塑料行業的發展特點和未來趨勢進行了研討。相關專家表示,2017年塑料行業總體運行良好,但受到原油和煤炭原料成本上漲、禁止廢塑料進口、產能過剩等綜合因素影響,市場波動風險進一步加劇。更多企業積極開展轉型升級、轉變風險管理思路,并主動利用塑料期貨工具管理市場風險。
期貨價格深得行業認可
大商所工業品事業部總監陳緯在主題演講中指出,2007年以來,LLDPE、PVC和PP期貨先后在大商所上市,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塑料期貨市場,為產業客戶避險和定價提供了有效工具。2017年,LLDPE、PVC和PP三大塑料品種成交量(單邊,下同)合計1.57億手,占大商所總成交量的14.3%。其中,PVC期貨成交量、日均持倉量分別為3900萬手、11.17萬手,同比分別增長247%、56%。目前塑料企業在現貨貿易中采用基差貿易的比例超過70%,期貨價格已深得行業認可。
交割方面,2017年LLDPE、PP和PVC交割量分別為70570噸、47860噸和59110噸,交割過程平穩順暢。截至目前,三大塑料期貨交割倉庫拓展至30家,覆蓋華北、華東、華南、西南等地區。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PVC期貨市場成交、持倉顯著增長,主要得益于2015年實施的品牌交割制度。2017年,PVC期貨新增內蒙古鄂爾多斯、唐山三友兩個市場認可的注冊品牌,有效擴充交割品范圍。目前PVC期貨有包括1個免檢品牌在內的13個注冊品牌。“2017年PVC期貨套期保值效率達92%,期現價格相關度達0.96,這與施行注冊品牌制度是分不開的。”陳緯介紹。
為促進產業客戶學會用期貨,近年來大商所組織策劃了包括化工類產業EDP培訓在內的大型產業會議及培訓。隨著期貨被越來越多的產業客戶所認可,參與塑料期貨產業客戶數量逐年增加,期貨已經深入了塑料全產業鏈的管理經營中。2017年,參與塑料期貨的產業客戶達7953戶,創歷史新高。產業客戶交易量、持倉量占比分別為23.6%、47.7%,同比分別增長2.2%、0.7%。
相關市場人士表示,近年來國內PE和PP市場基本面發生變化,國內PE和PP產能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速,海外氣體化工產能增長,伊朗、尼日利亞、美國等地的非主流進口貨憑借低價優勢涌入國內市場。此外,由于政策因素影響,我國將逐步停止進口廢塑料,助漲國內回收塑料價格,帶動整個塑料行業成本上升。
繼續優化合約制度
為適應現貨市場變化、深入服務塑料產業客戶,大商所將繼續推進合約制度優化,進一步降低產業套保成本。一是優化PVC期貨交割品牌制度。加強品牌管理,動態調整交割品牌,每年委托檢驗機構對注冊品牌的產品在市場上的情況進行檢驗,檢驗結果作為是否保留注冊品牌的重要依據,從而建立市場化的動態調整機制。同時,適當擴大免檢品牌的范圍,促進期貨交割便利性。二是將交割品牌制度推廣至LLDPE、PP品種,對部分市場認可的主流品牌施行免檢制度,交割品牌由交易所根據相關交割品牌制度進行認定。三是試行貿易商免檢制度,交易所根據相關規則認證貿易商注冊品牌,通過認證的品牌可實行免檢。四是順應現貨格局變化,計劃增加北京等地作為交割區域。五是借鑒鐵礦石期貨上運行成熟規范的貿易商廠庫制度,在塑料期貨市場推動建設貿易商廠庫,完善交割體系。六是促進合約連續、近月活躍,在塑料期貨上設置倉單服務商,鼓勵客戶參與近月合約交易,提高企業套保效率。
在推進合約制度優化的同時,大商所將持續推進場外市場建設,不斷優化升級交易及清算平臺,開發更多指數產品,鼓勵推廣點價貿易、場外期權和場外互換業務;大力開發更多新品種,如推動乙二醇期貨上市,研究苯乙烯、純苯等上游原料和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等更多產成品品種,為塑料行業提供更完善、豐富的期貨品種體系。
來源:浙江省塑料行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