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總該帶點"綠"
已有人閱讀此文 - -高歌猛進的快遞業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但與之相伴而生的環境問題同樣值得關注。
10年前,我國實施了“限塑令”。這一舉措確實大幅減少了塑料袋的使用量,推動著綠色生活方式的形成。然而,10年后的今天,“限塑令”卻遭遇到新挑戰:近年來,快遞等領域已經成為塑料袋使用大戶。據統計,早在2016年,我國快遞行業就消耗塑料袋約147億個。
必須承認,迅捷的快遞、便捷的外賣確實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便利,但這些領域產生的巨量塑料袋有目共睹,從塑料包裝袋、膠帶到塑料飯盒等,塑料垃圾近年來悄然成為各小區垃圾桶的“主角”。白色垃圾大行其道,讓人為之痛心。
破解快遞等領域產生的塑料垃圾問題,首先得從使用源頭找問題。今年初,國務院發布《關于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意見》,首次提出電商快遞綠色發展理念,鼓勵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企業協同推動綠色發展,開展綠色包裝試點。筆者以為,相關部門應盡快出臺升級版的“限塑令”,從法律角度約束電商、物流企業對塑料包裝的使用,比如對包裝的材料、體積等進行明確規定,杜絕過度包裝、豪華包裝的出現。
回收利用方面同樣大有文章可做。推進包括快遞在內相關領域的包裝綠色利用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它對包裝的自身質量、商品分揀的過程均提出了高要求,更為關鍵的還是構建多方聯動的良好回收機制。 2017年“雙11”,近1000萬個快遞紙箱得到回收,有企業推出了共享快遞盒。這些企業加大對包裝材料的回收利用,不但節約了物流成本,而且能夠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快遞、外賣等行業的限塑不僅僅是企業的事情,更離不開每一位用戶的支持。我們應該大力提升環保意識,增強保護環境的責任感,積極參與到“限塑”中來,盡可能少使用塑料袋、一次性餐盒等,為保護環境盡一己之力。
讓人高興的是,國內的一些快遞公司和電商平臺或投入巨資建立綠色物流基金,或建設綠色包裝實驗室,或組建綠色聯盟,推動快遞業的綠色發展。這樣的做法,值得稱道。
來源:安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