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為塑料循環(huán)使用提方案
已有人閱讀此文 - -說到塑料循環(huán)利用,我們都知道這不只是廢塑料行業(yè)的人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是每個人在地球上生存需要承擔的責任。社會群眾也開始為此提出各種方案,來解決我們身邊的“廢棄物”回收問題。
前不久,萬科公益基金會、零點有數(shù)對全國百家小區(qū)共同發(fā)起了一次《2018年城市社區(qū)居民生活廢棄物減量、分類與再利用》調研活動,對城市居民廢棄物管理現(xiàn)狀及信心評價進行了深入研究。下面一起來看一下研究結果。
?
//研究對象//
研究評價對象包含廢棄物管理的六個主體,即個人、家庭、社區(qū)、城市、國家及相關機構,如相關企業(yè)、媒體與社會組織。
?
//研究內容//
研究關注廢棄物管理的六個方面,即廢棄物的減量、廢棄物再利用和廢棄物分類四個鏈條: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及大件垃圾。
?
//調研地區(qū)//
調研覆蓋全國17個城市共計102個小區(qū),調研小區(qū)根據建造年代、二手房價、物業(yè)費等條件區(qū)分為高、中、低品質三類,分類抽樣而得,調查設計有較高的科學性和代表性。
?
百家小區(qū)環(huán)境觀察
//調研結果//
研究報告顯示,城市社區(qū)生活廢棄物管理陷入了“集體行動的邏輯”。
絕大多數(shù)城市居民(86.6%)認同“垃圾分類人人有責”,但半數(shù)表示“別人都不做垃圾分類,我也就隨著大家不做,形成習慣了”。
同時,對于推進城市生活廢棄物減量、再利用和分類的最大影響因素,受訪居民普遍認同排名首位的是提升個人的相關意識(61.6%)。然而,受訪者也普遍認為,目前做的最不到位的恰恰也是個人相關意識的缺乏(46.4%)。
?
01、居民對廢棄物管理影響因素的評價
據報道,2018年“雙11”以來,北京市每天產生的快遞包裝衍生廢棄物將近兩千噸。根據公開數(shù)據保守估算,餓了么、美團外賣、百度外賣三大外賣平臺日訂單量總和在2000萬單左右。以每單外賣用1個塑料袋,每個塑料袋0.06平方米計算,每天所用的塑料袋能覆蓋120萬平方米的面積,相當于世界上最大的皇宮――努洛伊曼皇宮!
這次調查顯示,在各類生活廢棄物中,城市居民對生活垃圾的依賴性從較高的產品為:快遞和外賣衍生棄物、一次性紙杯、一次性紙巾、瓶裝水等,使用減量難度較大。
影響城市生活廢棄物減量的其他因素還包括:
根深蒂固的人情消費觀――42.1%的受訪居民表示雖然能夠意識到包裝不環(huán)保問題,但出于人情考慮仍然會購買;
難以根治的塑料袋――91.1%受訪居民表示城市超市或社區(qū)還存在普遍有償或無償提供超薄和環(huán)保塑料袋的現(xiàn)象;
對于廚余垃圾減量的創(chuàng)新嘗試“凈菜進城”政策,大多數(shù)受訪居民表示“贊成,未來應當大力提倡”,但相對于凈菜比毛菜的溢價,受訪居民能夠接受的心理預期是10-15%,而目前市場上凈菜的平均價格至少比毛菜高出30%左右。
02、社區(qū)垃圾運轉情況
從廢棄物的分類情況看,社區(qū)基本設施配備覆蓋普遍不足。
在參與本次調研的17個城市、102個社區(qū)中,不足三分之二的社區(qū)配有兩類及以上分類垃圾桶;
而配備有可回收垃圾、餐廚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類分類垃圾桶或回收點的不足三分之一;
就社區(qū)生活垃圾清運情況而言,超四成的受訪居民表示所在社區(qū)的生活垃圾被工作人員混合收集運走,而專人分類收集清運不足四成。
?
本次調查中,研究團隊列出了20種常見的生活廢棄物,以探測居民的正確分類情況。數(shù)據顯示,20類廢棄物的平均分類正確率僅為27.7%。
?
具體到各類廢棄物,城市居民對于傳統(tǒng)可回收垃圾具備一定的認識水平,礦泉水瓶、圖書雜志和易拉罐三種垃圾分類屬于正確率最高的種類,均在40%以上。這類垃圾既往屬于可回收廢品,對于居民來說具有開源意義,因此認知度較高。
而部分塑料廢棄物,如泡沫塑料、塑料餐具等則屬于分類正確率最低的種類,說明居民對于塑料類廢棄物可回收利用的認知不足,同時也受到廢棄塑料餐盒需二次清洗、回收成本高、渠道少、各層后端處理方式不同的局限,因此需提高針對性宣傳并拓寬可回收類塑料垃圾的回收渠道和方式。
?
小編想說:
讓塑料循環(huán)起來并不是難事兒,大家心里對此也都有明確的思想意識,但我們總是迫于以往的生活模式和不著急的態(tài)度,使得這事兒寸步難行。
現(xiàn)在,我們要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如果不有意識的回收處理,那些被你隨手扔掉的塑料瓶、塑料袋...終有一天會成為你餐桌上的食物。事實面前,這就不再是故事,而是威脅生命的事故!
來源:廢塑料新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