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機調機調試工藝的三個步驟
已有人閱讀此文 - -1、參數設定前需確認及預備設定參數
⑴確認原材料干躁、模溫及加溫筒溫度是不是被恰當設定并做到可生產加工情況。
⑵查驗啟閉模及壓射的姿勢和間距設定。
⑶射出去工作壓力(P1)設定在最高值的60%。
⑷維持工作壓力(PH)設定在最高值的30%。
⑸射出去速率(V1)設定在最高值的40%。
⑹擠出機螺桿轉速比(VS)設定在約60RPM。
⑺凝汽式(PB)設定在約10kg/cm2。
⑻松退約設定在3毫米。
⑼保壓轉換的部位設定在擠出機螺桿直徑的30%。比如φ100毫米的擠出機螺桿,則設定30mm。⑽計量檢定行程安排比測算值短些設定。⑾射出去總時間短些,制冷時間稍長設定。
2、手動式運行參數調整
⑴鎖閉模貝(確認髙壓的升高),射出去座前行。
⑵以手動式射出去直至擠出機螺桿徹底終止,并留意終止部位。
⑶擠出機螺桿旋退入料。
⑷待制冷后出模取下成形品。
⑸反復⑴~⑷的流程,擠出機螺桿最后終止在擠出機螺桿直徑的10%~20%的部位,并且成形品無短射、毛刺及白化,或裂開等狀況。
3、全自動運行參數的調整
⑴計量檢定行程安排的調整[計量檢定終點站] 將射出去工作壓力提升到99%,并把保壓暫調為0,將計量檢定終點站S0往前調到產生短射,再向后調為產生毛刺,以在其中間點為挑選部位。
⑵出速率的調整把PH回應到原水平,將射出去速率轉換方向,找到產生短射及毛刺的某些速率,以在其中間點為適合速率[本環節也可以進到以兩段速率相匹配外型難題的參數設定。
⑶維持工作壓力的調整轉換方向維持工作壓力,找到產生表層凹痕及毛刺的某些工作壓力,以在其中間點為挑選保壓。
⑷保壓時間[或射出去時間]的調整逐漸增加維持時間,直到成形品凈重顯著平穩為明適挑選。
⑸制冷時間的調整逐漸降調制冷時間,并確認下述狀況能夠考慮:1、成形品被頂出、夾起、整修、包裝不容易白化、凸裂或形變。2、模溫能均衡平穩。肉厚4mm之上產品制冷時間的簡單優化算法: ①基礎理論制冷時間=S(1 2S)…….模溫60度下列。②基礎理論制冷時間=1.3S(1 2S)…….模貝60度之上[S表明成形品的較大 肉厚]。
⑹熔融參數的調整
①確認凝汽式是不是必須調節;②調節擠出機螺桿轉速比,使計量檢定時間短些于制冷時間;③確認計量檢定時間是不是平穩,可試著調節電熱圈溫度的梯度方向。④確認噴頭是不是有滴料、流行道是不是產生豬尾巴或粘模,制成品是否氣痕等狀況,適度調節噴頭部溫度或松退間距。
⑺段保壓與兩段彈速的活用
①一般而言,不在危害外型的狀況下,注入應以髙速為標準,但在根據進膠口間及保壓轉換前要以較低速檔開展;②保壓應選用逐漸降低,以防止成形品熱應力殘余太高,使成形品非常容易形變。
來源于:聚風塑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