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產業鏈中誰是盈利王?
已有人閱讀此文 - -

煤化工行業有一句順口溜:年年難過年年過,年年過得都不錯。但這句調侃,今年再沒有聽到過。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發布的上半年行業經濟運行報告顯示,上半年,石油和化工行業實現營業收入5.07萬億元,同比減少11.9%;實現利潤總額1416.1億元,同比下降58.8%。其中,煤化工產品營業收入同比減少13%,降幅比石油化工行業擴大1.1個百分點;煤化工行業凈虧損額8億元,成為石油化工領域為數不多的虧損子行業。另據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的跟蹤研究,1~8月,煤化工行業實際虧損額超過15億元,創煤化工行業統計以來同期虧損額最高紀錄。
在煤制甲醇、焦爐煤氣制甲醇、煤制油、煤制乙二醇、煤制氣項目全部虧損的情況下,煤制烯烴卻一路攀升,堪稱盈利明星!
我國自主開發的煤經甲醇制烯烴技術自工業化應用以來,就持續為投資者帶來豐厚回報。2019年,在聚烯烴均價同比下跌10%的情況下,煤制烯烴行業整體毛利率仍超過20%,實現凈利潤達125億元。今年以來,在煤化工行業整體虧損的情況,煤制烯烴依然沒有讓投資者失望。雖然聚烯烴價格較去年同期相比跌幅近20%,致使煤制烯烴盈利收窄,但除2~3家企業外,其余煤制烯烴企業全部實現了盈利。其中,中煤陜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神華寧夏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神華新疆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中天合創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等大型煤制烯烴項目,1~9月實現利潤均超過2億元,整個煤制烯烴行業實現凈利潤超過45億元。
今年以來相關企業能夠盈利,足以證明其技術工藝本身的先進性和競爭力。而且該產業鏈設備能夠100%國產化,不會受到國外制約。更為重要的是,雖然近幾年國內烯烴產能增長較快,但供需缺口仍超過2000萬噸/年,具有一定發展空間。
當然,最怕一哄而上。業內人士分析,3~5年后,中國烯烴產能將基本滿足國內需求,甚至可能出現過剩。企業在上馬煤制烯烴項目時,要盡可能選擇己烯共聚聚乙烯、辛烯共聚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茂金屬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雙峰聚乙烯等差異化、高端化、功能化、國內供需缺口大、附加值高的產品,或者構建煤-焦-化一體化產業鏈,多產苯乙烯等國內缺口較大的產品,實現項目效益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