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行業變天:油價上漲 多家公司開始扭虧為盈
已有人閱讀此文 - -
搜料網資訊:11月9日,美國輝瑞制藥宣布其合作研發的一款新冠疫苗,對預防新冠感染顯示出90%的有效性。
疫苗研發的重大突破,給低迷已久的石油行業打入了一劑“強心劑”。受此消息提振,國際油價出現了兩連漲。周一,布倫特與WTI原油漲幅均超過8%,創下了近半年來最大的當日漲幅。
與此同時,沙特能源大臣對外釋放出OPEC+可能對成員國的減產幅度進行一次超預期的調整,更加提振了市場的信心。
11月10日,市場樂觀情緒持續蔓延,布倫特原油收于每桶43.61美元,漲幅2.77%,WTI收于41.36美元,漲幅為2.59%。
久違的油價跳漲給行業增添了抵御寒冬的信心,而在行業內部,油氣巨頭們第三季度的業績也出現了拐點。
1 油氣行業的發展韌性
今年第二季度,在跌至冰點的油價的“摧殘”下,油氣企業經營業績普遍遭受重挫,整個油氣行業可謂是“陰云密布”。但是轉至第三季度,全球油氣行業新鮮出爐的業績表現卻可圈可點,突顯出行業面對油價困境時的發展韌性。
以五大國際石油公司為例,道達爾、殼牌、埃克森美孚、雪佛龍、bp五大巨頭經過年初策略調整,第三季度均在原油市場風波中站穩了腳跟,盈利整體實現逆勢回升。
五大國際石油公司二三季度經營狀況
這其中,埃克森美孚、雪佛龍、bp第三季度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錄得虧損6.8億美元、2.07億美元、4.5億美元,環比大幅減虧。經調整后,雪佛龍、bp的凈利潤成功翻紅,實現凈利潤2.01億美元和1億美元。
相比之下,道達爾和殼牌的表現更引人矚目,兩者第三季度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環比均扭虧為盈,錄得2.02億美元和4.89億美元,調整后殼牌凈利潤為9.55億美元,較第二季度增長50%,道達爾則是大增573%,上升至8.48億美元。
而且除了盈利的改善,得益于年初縮減資本開支等嚴苛舉措,五大巨頭在營運現金流方面亦有所斬獲。
第三季度財報顯示,五大石油公司中殼牌、bp、道達爾當季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充裕,分別以104.03億美元、53億美元、44億美元位列前三席位,而緊隨其后的埃克森美孚、雪佛龍也不遜色,錄得經營活動現金流43.89億美元、35億美元。
五大國際石油公司每股經營活動現金流
如果以公司每股資本創造現金的能力衡量,雪佛龍、道達爾第三季度每股經營活動現金流分別為1.87美元和1.67美元,分居五大石油公司前兩位,展現出了企業充裕的現金保障和穩定創現的能力,這對于企業跨越低油價周期至關重要。
借助這部分資金,企業可以選擇在油價暴跌期間通過股票回購獲得回報,或者選擇通過投資、收購的方式尋求業務發展,這也是為什么每一次油價暴跌往往伴隨著行業并購潮。
回溯石油市場1986年、1998年、2008年和2014年的四輪油價暴跌,市場一片哀鳴中,國際大石油公司尚有余力,逆市發起“重量級”大并購,從而形成如今道達爾、埃克森美孚、殼牌、bp、雪佛龍等石油巨頭引領世界油氣工業的格局。
同時,以現金流為基礎,油氣企業可以推行可持續的股東回報。
這一季度,殼牌宣布2020年第三季度中期股息為每普通股16.65美分,bp第三次中期股息為每股5.25美分,而道達爾第三次中期股息高達每股0.66歐元(約78美分)。
一系列的數據表明,這些能源巨頭已然具備應對石油寒冬的實力,而且這種能力并非偶然。
以五大石油巨頭中的道達爾為例,2014年那場油價寒冬,道達爾就曾被譽為“抗寒”力最強的能源公司之一。其2015年業績顯示,在國際油價跌幅達到50%的情況下,道達爾的凈利潤卻保持了20%的較小幅度下跌,遠低于行業超過50%的跌幅。
這側面印證了道達爾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潘彥磊(Patrick Poyanne)談及油價波動時的發言,“當油價高時,我們會有良好收益,但價格低時,我們也必須能夠頂住壓力。”
2“御寒”有道
誠然,油氣行業本身就是強周期性行業。從歷史經驗來看,每一次行業寒冬來臨,石油巨頭總能適時調整經營策略,順利渡過險境。
以道達爾為例,在今年新一輪的行業低迷周期之下,道達爾年初以來大手筆剝離資產、削減資本支出,降低成本、控制現金流成為了其直面低油價的“盔甲”。
在剝離資產方面,道達爾將非核心資產、低優先級項目率先出售,暫緩部分項目,以換取充裕的現金流。
7月,道達爾宣布將部分加蓬海岸附近七個成熟、非經營油田和Cap Lopez石油碼頭的股權出售給Perenco。5月份,道達爾將北海非核心資產出售給Neo Energy,這筆交易也在第三季度正式完成。
除上游資產外,道達爾還在近期調整了下游煉化業務,7月份宣布出售英國林賽(Lindsey)煉油廠,此后又計劃法國的格蘭德普伊特(Grand puits)煉油廠改造成生產生物燃料和生物塑料的零原油平臺。
在2020年間,道達爾預計將在全球范圍內出售50億美元的資產,此外,為提升流動資金狀況,道達爾還于4月發行了30億美元債券,并提取60億美元信貸額度。
今年以來,全球油氣資產交易市場十分活躍,除道達爾外,殼牌、bp、埃克森美孚、雪佛龍等一眾巨頭也紛紛通過拋售資產來換取充足的現金流。
據挪威能源研究機構雷斯塔能源公司(Rystad Energy)近期的研究報告顯示,今年全球石油公司可能會在不同地區“被迫”出售或互換高達680億桶石油當量、價值1110億美元的資產。
而在資本支出方面,道達爾的動作也開展地十分迅速,最近宣布全年凈投資將減少至130億美元以下,其中運營成本削減幅度將提高至10億美元以上,能源成本削減幅度也將提高至10億美元以上。
在最新公布的三季度財報中顯示,道達爾在上游運營成本方面已由2014年的9.9美元/桶下降至5美元/桶,由此也在低油價環境下錄得了11億美元的上游運營凈收入。
受益于成熟的成本控制策略,道達爾在第三季度實現了調整后凈利潤近8.5億美元,有機盈虧平衡點繼續保持在低于25美元/桶。
一手拋售資產、一手“掐住”成本,這已經是石油巨頭們在歷經多次波折后總結出來的成功法則,只不過,與前幾次行業危機時相比,巨頭們這一次的表現更為穩健。
3 著眼未來
退而防守可御寒冬,進而出擊則破困境。對于石油企業而言,想要突破行業之困,還需要更加長遠的戰略。
面對不確定的市場環境,石油企業們穩中有進,不僅各出招數抵御寒冬,還依靠現金流做出一些新的探索。
以道達爾為例,在第三季度公開的重大事項中,道達爾的低碳業務表現十分突出,先后收購了3.3GW的西班牙光伏發電資產和倫敦最大的電動汽車充電網絡運營商,與標致雪鐵龍集團(PSA)合資成立汽車電池公司,并加入了韓國和法國的浮式海上風電項目。
今年5月,道達爾設立氣候保護新目標,承諾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道達爾計劃到2030年每年在低碳業務上投入30億美元。
即便在今年凈投資少于130億美元的情況下,道達爾仍然將其中的20億美元用于可再生能源和電力投資,其發力低碳業務的決心可見一斑。
實際上,歐洲的油氣生產商是目前全球擁有最激進低碳減排目標的油氣群體,他們不僅宣布了在2050年或是更早實現零排放的目標,在投資總量等指標上也處于全球領先的地位。
那么,為何不少油氣巨頭們會不約而同地將低碳業務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除了綠色發展本身的影響之外,還與他們對未來石油需求的預測有關。
道達爾今年發布的能源展望表示,石油需求將在未來10年達到峰值。換言之,石油市場或許很難再回到曾經那個快速增長的時代。
與眾多成熟業務的投資相比,押注低碳業務或許回報周期并不快,但多元化的資產結構卻擁有更高地抵御風險的能力。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油氣巨頭會拋棄原本的石油和天然氣主業,例如,在道達爾的投資排序中,天然氣仍然排在第一位。
道達爾的遠期目標是到2035年天然氣在其總資產中的占比達到60%,將天然氣業務作為拉動未來道達爾業績的關鍵因素。
正如道達爾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潘彥磊所說,“世界需要多元化的混合能源體系,而能源企業所要做的是找到每種能源之間最合適的比例。”
總之,無論如何石油企業都在不斷探索,以適應長期低油價帶來的挑戰。與今年一、二季度的“一片哀嚎”相比,不少油氣巨頭已經在第三季度實現了盈利。
如今,市場向好、業績回暖,在行業雙重利好的刺激下,籠罩在石油行業之上的陰霾將逐漸散去。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行業已經渡過了危機,長遠看來,石油行業未來仍然面臨著諸多未知的挑戰。但作為飽經風雨的能源企業,提前研判形勢、著手長遠布局,或許才是抵御風險的黃金法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