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漲!全球進入泡沫時代,“縮減狂怒”將再次上演?
已有人閱讀此文 - -為了對抗疫情,防止健康危機造成經濟危機,各國政府和央行都在持續動用史無前例的財政刺激和貨幣寬松政策,而這些政策的重要副產品之一就在于,許多投資者和分析師們現在都已經嗅到了四處彌漫的泡沫氣味。
一個法拉利汽車復制品玩具,在歐洲賣出了12萬歐元,一瓶羅曼尼康帝紅葡萄酒價值被炒到幾十萬美元,甚至棒球卡都價值上百萬美元。
2月間,一張電腦繪制的猿猴畫賣出了90萬美元。作品像素很低,看上去像是用最古老的電腦制作的,但是,這其實是一系列所謂賽博朋克數字藝術作品的一部分,后者使用了當代區塊鏈技術,來確保這樣的作品都是全球只此一份。去年當中,數字藝術品市場的盤子膨脹了400倍。
與此同時,比特幣的價格去年也上漲了六倍以上。
前聯儲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曾經在2002年說過:“要明確界定一個泡沫的存在是非常困難的,人們只能依靠后見之明——泡沫的存在只能靠其破滅來證明。”換言之,只有遭受了結結實實的損失之后,投資者才能夠最終知道自己曾經置身泡沫之中。
從一些指標看來,當今的資產市場熱度,已經超過了過去幾乎所有的資產泡沫時期。
對沖基金巨子達利歐(Ray Dalio)以六個子指數編制出了一個泡沫指數,后者目前的讀數是77%。雖然風險正在增大,但是達利歐表示,參考1929年大崩盤和20世紀90年代后期的互聯網泡沫,預計當下的泡沫還有進一步膨脹的余地——那兩次,他指數的讀數都達到了100%。
日經對五個指標展開了研究,發現其中三個都顯示,當前資產市場的風險已經非常巨大了。比如,將股市總市值與國內生產總值相比較的巴菲特比率,目前在美國已經達到了186%,遠遠超過了互聯網泡沫時期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前的幾年。
與此同時,美國房屋價格指數也超過了全球金融危機前夕的水平。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當下的全球房價與2010年相比上漲了19%,其中印度、德國和美國的漲幅尤其可觀。
伴隨資產泡沫風險持續高企,各國政府和央行面前的局面正變得越來越棘手。
在印度,越來越多人開始進行比特幣交易,而議會下院即將就一份虛擬貨幣監管提案展開辯論——最終的結果完全可能是在印度禁止全部虛擬貨幣。
在中國,大城市的房地產價格都在上漲。1月以來,銀行已經對房地產公司貸款和個人抵押貸款采取了更嚴格的限制措施。
可是,美國卻還在持續大力刺激經濟。在剛剛過去的周末,拜登總統的1.9萬億美元刺激計劃終于獲得參議院的批準,預計大概率會最后通過。
現在,許多投資者擔心的是發生類似2013年那樣的變故。當時,美國聯儲釋放出信號,表示預計會縮減其量化寬松政策的資產采購規模,結果當即引發了所謂“縮減狂怒”行情——投資者陷入恐慌,導致股市暴跌。2月底發生的事情已經顯現出了類似的苗頭,伴隨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迅速上揚,全球股市都上演了一輪跌勢。
不過,在瑞銀財富管理首席投資官黑費爾(Mark Haefele)還是要樂觀不少,他在1月的投資者信件當中寫道:“政策制定者們的選擇是,讓那些安全資產價格更昂貴,讓那些風險資產價格更有吸引力。在這種情況下,估值超過歷史正常水平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關鍵是,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樣的政策環境還將持續若干年。”
由于財政刺激的緣故,美國債務對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2020年已經從一年前的1.08比1增至1.29比1,而日本和歐洲等發達經濟體的這一指標也處在創紀錄的水平。如果各國政府和央行當前執行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最終拿不出合適的退場計劃,那么,一切就只能由未來的一代又一代人埋單,他們肩上的擔子正變得越來越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