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市場回暖,價錢小幅抬升
已有人閱讀此文 - -自2018年10月份價格急劇下滑后,丙烯市場近期逐步回暖,價格重心小幅抬升。新年第一周,山東市場丙烯周均價較上周上漲496元/噸,漲幅6.45%,截至1月9日,當地主流產品每噸價格漲至8250~8350元。匯豐石化出廠報價8400元/噸,創近一個月以來最高點。從2018年12月23日的低點算起,半個月時間內價格上漲800元/噸,漲幅已達10.74%。
“國際油價及供需面皆對丙烯市場形成了利好支撐。”生意社分析師張燕表示,近期下游采購熱情較高,市場整體交投氛圍較好,預計短期內丙烯市場仍將維持強勢。
丙烷脫氫密集開工
伴隨著丙烯市場的回暖,元旦前后,又有一批丙烷脫氫項目開工建設。
2018年12月26日,金能科技新材料與氫能源綜合利用項目舉行開工奠基儀式。該項目總投資203億元,一期建設90萬噸/年丙烷脫氫與8×6萬噸/年綠色炭黑循環利用項目、2×45萬噸/年高性能聚丙烯項目,二期建設90萬噸/年丙烷脫氫聯產26萬噸/年丙烯腈及10萬噸/年MMA項目、6.5億立方米/年清潔氫能源項目。
2018年12月28日,山東濱州臨港高端石化產業園碳三碳四綜合利用項目舉行奠基儀式。該項目總投資約128億元,主要建設60萬噸/年丙烷脫氫制丙烯、丁烷異構化、環氧丙烷/叔丁醇、合成氨、PVDC聚偏氯乙烯等工藝裝置,并配套公用工程設施和輔助工程設施。
長期關注丙烯市場的山東華魯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主任營銷師劉衛明指出,由于丙烯下游用途廣闊,丙烷脫氫項目利潤非常可觀,國內化工企業對丙烷脫氫始終保持高度關注,不少石化企業和煤化工企業都有投資意向。截至目前,我國已經建成的丙烷脫氫項目合計產能461萬噸/年,已經建成混合烷烴脫氫項目85萬噸/年。而且未來仍有不少脫氫項目計劃上馬,業內已經公布的規劃以及在建丙烷脫氫項目共計45個,涉及生產能力2605萬噸/年,像金能科技建設的單套裝置規模已經上升到90萬噸/年。
3種路線齊頭并進
近年來,丙烯供應體量持續擴張,尤其是國內丙烯產能產量擴張勢頭迅猛。卓創資訊分析師預計,2018年國內丙烯年產能增長至3560萬噸,同比2014年漲幅達42.34%;丙烯年產量增長至3035萬噸,同比2014年漲幅達64.05%。預計2019年中國丙烯新增產能將達到400萬~500萬噸,總產能將有可能突破4000萬噸大關。
卓創資訊丙烯分析師紀宏偉表示,國內丙烯供應體量擴張如此迅速,與丙烯新興工藝的迅速發展密不可分,其中,煤制烯烴及丙烷脫氫等新興工藝迅速發展,產能增長尤其突出。
來自亞化咨詢的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9月,中國已投入運行和試車成功的煤(甲醇)制烯烴裝置共29套,合計烯烴產能1300萬噸/年(不含未投入運行的MTP裝置產能)。今年還將有魯西化工、吉林康乃爾、久泰能源、中安聯合等裝置可能投產。
而在丙烷脫氫方面,今年浙江衛星石化、寧波福基等二期裝置均有投產計劃,福建美得石化、東莞巨正源科技等裝置也有投產預期。
另外,傳統石油裂解路線產能重新開始擴張。繼2018年中海殼牌二期蒸汽裂解裝置及京博石化第三套氣分裝置投產后,今年大連恒力、浙江石化等裝置有投產計劃。并且這兩家企業均為傳統工藝及新興工藝相結合,除了傳統的蒸汽裂解裝置外,大連恒力配套混合烷烴脫氫裝置,浙江石化配套丙烷脫氫裝置,可見丙烯產能擴張又出現新的趨勢。
中宇資訊分析師許靜指出,未來幾年丙烯供應持續擴張依然是大趨勢,并且近年來呈現出了傳統工藝及新興工藝同步發展的新特點,共同推動中國丙烯產能快速增長。進口丙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國內丙烯體量擴張的沖擊,但由于剛需持續存在,因此體量相對穩定。
配套延伸成為趨勢
值得關注的是,在大量企業介入丙烯市場的同時,較早投產的部分丙烯廠家也在向下游延展。
1月3日,東明石化集團所屬東明恒昌化工20萬噸/年聚丙烯項目開工建設。該項目總投資約12.8億元,主要生產各種牌號的高端聚丙烯產品,計劃2019年底工程中交,2020年初投產。
東明石化集團執行董事、副總裁張留成表示,該項目的開工建設是東明石化轉型升級、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支撐項目,標志著東明石化向高端化工發展又邁出了堅實一步。
專家指出,雖然國內丙烯市場潛力巨大,但投資過猛存有隱憂,不少先知先覺的企業已經將眼光瞄向下游深加工,從碳三產業鏈延伸,配套聚丙烯項目是非常穩健之選。
在最近公布的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項目庫高端石化優選項目中,就有不少丙烷脫氫配套聚丙烯裝置。除了剛剛啟動建設的金能科技項目,擬建的銘港化工60萬噸/年丙烷綜合利用項目,將在建設60萬噸/年丙烷脫氫裝置,同時匹配了30萬噸/年聚丙烯裝置;海益精細化工碳三綜合利用項目則在25萬噸/年丙烷脫氫裝置之后,等規模匹配了25萬噸/年聚丙烯裝置。
來源:中國化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