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累!“禁塑令”聯手環保,塑料人很受傷
已有人閱讀此文 - -

今年最重要的一個關鍵詞莫過于環保了,在“十九大”更是被無數次提起。而在這股環保嚴風之下,塑料廠面臨困難窘境,因環保被勒令停產的企業正大幅度增加,禁塑令與環保的強強聯手,究竟會讓塑料企業受到多大影響呢?或許影響早已出現。
在3月23日舉行的WTO貨物貿易委員會會議上,美方代表表示,中國對于可回收品的進口限制已經極大地中斷了全球廢金屬供應鏈的運轉,要求中國取消對“洋垃圾”的進口禁令。

決定禁止進口的“洋垃圾”有4大類共24種,分別是來自生活源的廢塑料(8種)、未經分揀的廢紙(1種)、廢紡織品原料(11種)和釩渣(4種)。這一進口禁令已經從去年12月31日起執行。


“中國塑料第一鎮”被強制全面關停之后,雖然后面又重新開業了,但長期的停產造成周邊塑料價格居高不下!
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直接導致了塑料企業成本的提升,環保督查形勢的嚴峻也讓塑料企業備受壓力,這直接加深了大小型塑料企業的差距,促使眾多小企業無法負荷,倒閉潮提前來臨。
而江浙地區,多位行業內人士也證實,從北到南,大量的中小塑料廠正在批量死亡。
一個年產值幾百萬的塑料廠,搬廠要投入150萬,這種情況下,還干不干塑料就是個問題。一位塑料行業資深人士感嘆。
不涉及搬遷的地區,中小企業則需要花好幾百萬上排污、消防等環保設施,這對超低運營空間飛行的中小制造業,幾乎是摧枯拉朽式的洗牌。
可見,環保已經成為企業經營的生死線!
廢塑料禁止進口 有多少企業將“受傷”?
因為中國海關的嚴格檢查,所以有一大部分廢塑料逐漸向東南亞國家進行轉移,馬來西亞也即將成為繼中國之后的又一個廢塑料加工利用國,可以說馬來西亞的廢塑料產業驟增是因為中國禁塑令方面的影響所導致的。
但近日,馬來西亞港口發出通知,目前只有來自美國經過確認的廢品資源可以進口到馬來西亞,其他來源的廢品暫時都不接收。
據統計,2016年中國和香港地區塑料膜廢品進口量約為1020萬噸,但到2018年這個數字將暴跌,總量將下降30%~40%,海外供應商將尋找替代途徑來處理大約6百萬~7百萬噸塑料廢片。在國外,某些材料的價值急劇下跌。而在中國,由于出現短缺,廢舊塑料的價格飆升高達20%~30%。
回收行業將兩極分化 八成企業面臨“結業”
這次中國廢塑料禁制進口,對國內廢塑料行業可能產生以下影響:
約5%的工廠轉為集中本地回收,一般是有系統及有科技的大型企業才能勝任;
約5%業界沖出中國到東南亞國家設廠或到歐、美、日本去“源頭再生";
余下八成的企業被逼結業(即公司營業執照的營業期限到期),沒有欠錢的可光榮退役,而有債務的便要清盤破產。
由于洋垃圾進口政策的實施,嚴格控制了許可進口的總量,以及市場需求不斷增加、環保嚴打、進口縮減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雙重因素交織導致廢碎料進口量有所下降。2018年,“有價無貨”已成為廢塑料行業的現狀。
廢塑料行業今年受環保打擊力度過大,導致下游小作坊企業遭遇停業取締,造成供應鏈條中斷。加上禁止進口國外廢塑料,原料貨源緊缺,很多塑料制品企業已出現拿著錢也買不到貨的尷尬局面。從國內市場看,除市場需求外,環保嚴查可能使大批中小企業和小作坊停產或關閉,造成貨源緊缺。
廢塑料貨源緊張的狀況很難在短期內改變,在廢塑料進口難尋下,為國內再生行業帶來希望。再生廠家陸續進入市場,場內回料現貨非常緊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