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中國玩具市場
已有人閱讀此文 - -
和許多其它行業一樣,中國的玩具市場歷史悠久,但與北美和歐洲市場又顯然不太一樣。
首先,它市場潛力巨大。這是參加1月初香港玩具和游戲展的49000名參展人員和2100家公司都心知肚明的。
據倫敦的歐洲監控國際(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提供的數據,中國的玩具銷售額已經從2011年的897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2322億元。
市場研究公司德信管理咨詢公司預測,到2022年,中國的玩具市場容量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玩具市場。市場增長來自民眾收入的增長,各階層的家長特別是中產父母正在為下一代尋找價格更高、質量更優的玩具。
生產康提基品牌望遠鏡和及其它品牌玩具的香港動力科學有限公司總監本雅表示:"中國家長的購買習慣很不一樣。"

為了滿足市場需求的增長,香港玩具制造商不得不離開舒適區。長期擔任香港玩具委員會高管的艾米麗. 陳也來到展會,要求香港本地的公司設計生產銷售適銷于香港和大陸的自有品牌的玩具。她說:"我告訴我們的會員,作為中國人,必須具備很好的市場感覺。美國家庭居住面積大,玩具可以大一些,但在中國,家長希望體積小但功能更多的玩具。"
中國政府正在鼓勵加大對早教和幼兒園的投入。還擔任香港玩具制造商全利集團執行董事的陳表示,這樣的政策導向拓寬了市場潛力。她說:"我們可以針對教育市場,也可針對消費市場。"
例如理光(香港)國際貿易公司生產B. Duck品牌的嬰幼兒橡皮鴨玩具,汕頭家貝樂兒童產品有限公司推出了系列跳舞機器人恐龍。
不過,采訪了為期三天(1月8日到11日)的展會后,記者得到一個印象,即多數玩具生產商仍然堅持他們一直以來的策略:充當大型全球品牌的幕后制造商。
陳女士表示全利集團已經開發出自有品牌,包括ZIPES賽車系統、系列硬幣銀行、基于香港標志性的微型巴士的系列玩具等。公司也利用Marvel、Barbie和Thomas油箱發動機等的許可生產國際品牌玩具。
在展會期間,玩具業資深人士、也是紐約全球玩具專家咨詢公司首席執行官Richard Gottlieb告訴與會者,要進入中國市場,設計師們"必須超出美式思維,從全球角度著手。"他表示一些西方公司認為,迪斯尼和皮克斯公司處在前沿,功夫熊貓在中國和全球都大受歡迎,最近的電影Coco在中國也廣受歡迎。
在中國市場,網上銷售的玩具和游戲占總體市場份額的18%,德信預測到2022年,這一比例每年會增長20%。網上銷售的增長歸因于快遞業的發達。事實上,進入市場的速度也是競爭力之一,可以挑戰價格。Gottlieb說:"我們發現紐約時尚很快就會全球化。"
另外,玩具出口在增加,德信報告2016年中國玩具出口增長18%。沒有一家接受采訪的中國公司有計劃將生產轉移到北美或是較為便宜的東南亞地區。在玩具業,采購員依靠的更多的是在線市場。"潛在消費者會先在淘寶上尋找產品,而不是來展臺",汕頭萬格文教用品有限公司的銷售經理Alex Wong告訴記者。這家公司生產銷售萬格、鴨博士和杜比品牌的益智玩具。
安全是全世界家長共同關注的問題,中國家長尤其關心。十年前,牛奶和嬰兒配方奶添加三聚氰胺事件導致30萬嬰兒受害,至少6名兒童因此死亡。本次展會主辦方香港貿發委進行的調查顯示,大陸玩具采購商列出了一系列危險化學品和產品安全問題,作為他們重點關注的問題。
倫敦的ThinkPlay有限公司為了解除家長們的顧慮,將旗下Morphun品牌的玩具放在歐洲生產。公司管理董事柯林. 西蒙德說:"我們在波蘭生產,靠近英國,而且波蘭人也講英語,方便我們進行質量控制。"
工廠高度自動化,制造成本比在中國略高,但從漢堡到上海的集裝箱海運價格比相反方向的便宜得多。西蒙茲說:"美國人在意物有所值,但歐洲和亞洲更崇尚品牌,他們喜歡知名品牌。"西蒙茲于2001年放棄穩定的注冊會計師職位,轉而追求人生夢想,即"設計東西"。
2016年中國終止了獨生子女政策,兩孩政策有望驅動需求,德信預測每年將新增嬰兒200萬。
中國有一個領域比較落后,就是成人的星球大戰收藏系列玩具,這在美國是很大的一塊業務。在美國市場,大兒童玩具占整個市場的40%多,而在日本,每五個成人中有四個擁有自己的玩具。但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根據HKTDC提供的數據,中國的玩具市場99%是面向兒童的。
來源:塑料新聞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