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金發科技銷售支出猛增到231億元
已有人閱讀此文 - -
小到筆記本的CPU冷卻風扇,中到汽車發動機周邊的耐高溫部件,大到全球最優秀的先進復合材料整體解決方案,在位于廣州開發區的金發科技館,琳瑯滿目的科研成果和榮譽證書讓人目不暇接。剛剛出差回來、意氣風發的黃險波親任“講解員”,如數家珍,娓娓道來。
作為首席科學家,二十年來,黃險波帶領他的技術團隊克堅攻難、一路前行,為金發科技成為亞太第一、全球領先的改性塑料新材料企業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2017年,公司銷售收入猛增到231億元。
目前,金發科技也已形成三個區域研發中心――前瞻性研發中心(美國)、先進制造研發中心(歐洲)、 應用型研究中心(中國),搭建了以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三大國家級創新平臺為核心的自主創新體系,牽頭組建了國家先進高分子材料產業創新中心。
“快速反應”
黃險波,1965年出生,河北保定人,1997年7月從北京理工大學博士畢業,同年10月加入金發科技,從普通技術員做起,長期致力于熱塑性聚合物的高性能化、功能化研究及產業化工程技術開發,主持組建了中國改性塑料行業首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主持研發出了阻燃樹脂、增強增韌樹脂、半芳香族聚酰胺、連續纖維增強熱塑材料、完全生物降解聚酯、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等8大系列100多品種的自主創新產品,特別是在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的阻燃與高性能化、特種工程塑料合成及改性、熱塑性連續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的開發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其中以第一完成人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兩項,主導的創新體系工程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集體)一項,開發的產品廣泛應用于汽車、家電、IT、電子電氣、建筑、照明、電動工具等行業,同時推動金發科技入選“國家第一批創新企業百強工程試點企業”。
“我跟我的團隊經常要問自己三個問題:命運到底掌握在誰手里?是不是居安思危了?為改變被動局面,你過去做了什么、今天能做什么、將來要做什么?”談起金發科技這些年的跨越式發展,黃險波直言最主要還是得益于堅持不懈、久久為功的創新驅動、創新引領。
“還有就是對客戶、對市場的‘快速反應’,它已成為金發基因的重要組成部分。”黃險波回憶起創業之初,公司的一項產品必須要經過廣東江門客戶的現場驗證,才被接受。為了趕進度、守承諾,他當天下午便火速前往測試,工作到晚上12點,又連夜趕回廣州。深夜兩點,車子開到一個加油站,他實在困極了,就停在路邊休息了一個小時。而在瞇上眼睛前,已先把一路想好的方案電話告知后方團隊處理。凌晨六點,又趕回江門,中午即順利通過認證。客戶禁不住大贊:你們的速度太快了,以后生意都交給你們!
從此,更多的“快速反應”,為金發科技不斷迎來科研成果的“井噴”,進而贏得企業發展的先機。拿特種聚酰胺工程塑料家族的主要品種――半芳香尼龍來說,它主要應用于電子電氣、特種工業等高科技領域,國內長期依賴進口。在金發科技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黃險波和他的團隊“5+2”、“白+黑”,加班加點,終于提出了“以水為介質固相懸浮聚合”的新技術方案,解決了傳統高溫熔融聚合時會發生大量三胺化、分解等副反應的技術難題。
一步快,步步快。基于此新型聚合工藝,立足國內,他又迅速設計開發出成套聚合設備,開發出系列半芳香族尼龍及其共聚物產品,并在全球范圍內率先建成了萬噸級聚合裝置及共混改性生產線,且產品主要性能指標優于國外公司競爭產品,售價僅為進口產品的六成,被國內外企業廣泛使用,打破了國外產品壟斷的局面。
“家國情懷”
“我們這一代人,都是拿著國家的助學金、獎學金完成學業的。‘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我們也是聆聽著葉帥這句話,堅持著搞科研搞到現在的。因此,假如國家有需求,我們絕對責無旁貸。”說這句話時,黃險波眼睛濕潤、喉嚨哽咽。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早在1998年,金發科技通過5年的夙興夜寐、苦心經營,終于開始在國際新材料市場嶄露頭角。誰知美國一家國際知名的化工集團很快拋出“誘餌”,提出以6千萬美金整體收購金發科技。而當時,高性能新材料作為國家戰略性裝備材料,無論是民用還是軍用,均處處受到國外勢力的壟斷與打壓。因此,金發科技董事長袁志敏帶領全體董事會成員毅然拒絕了收購,并確立了“創世界品牌,建百年金發”的宏偉愿景,決心要為振興民族新材料產業大干一場。這件事,深深地觸動了剛加入金發不久的黃險波的“家國情懷”。
難怪二十年來,每次問及黃險波的心愿,他都會笑著回答說,他的心愿很大,同時也很小。很大,是因為他想要振興民族新材料產業,讓中國在科技戰略裝備上,徹底擺脫國外勢力的牽制,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很小,是因為他想努力降低新材料的成本提升產品性能,讓更便宜更先進的材料飛入尋常百姓家,讓人民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過上美好日子。
比如,金發科技的汽車塑料材料,由于在抗沖擊、抗疲勞、耐老化、低氣味等方面處于國際領先,目前被大批量應用于國內中高端車型的汽車結構件上,年產銷量突破50萬噸,連續十多年占據汽車塑料材料市場第一位。
無鹵阻燃工程塑料,因其具有優異的阻燃性能和尺寸穩定性,而進入全球著名手機品牌的供應鏈體系中,同時廣泛應用于低壓電器、連接器、接插件、綠色照明等領域。
“以塑代鋼”材料,用于重型機械上的“液壓活塞”。采用自主開發PA10T代替鋼材后,和傳統的活塞相比較,它不僅大幅提升了使用壽命,而且減重一半以上。
生物降解塑料,在堆肥條件下,能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無毒無殘留,目前廣泛應用在超市購物袋、廚余垃圾袋、農用地膜等方面,將從根本上解決“白色污染”。
金發木塑材料,通過加入連續纖維,制造出類似“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鋼芯木,大幅提高了材料的拉伸強度和彎曲強度,進而極大地提升了安全性能,已應用于北京奧運會場館、廣州亞運會場館、里約熱內盧奧運會手球館等諸多國際標志性工程領域。
“人才競爭”
“你們知道我們黃博士的家離辦公室有多遠嗎?不到20米。”金發科技一位工作人員的話,讓在座的媒體人都呆住了。
原來,為了節省時間,黃險波要么工作在一線,要么活躍在實驗室,后來干脆連吃住都搬到辦公室,在辦公室、實驗室的時間比在家的時間還多得多。公司同事常開玩笑說,實驗室才是他的家。
“首先,我是一名科研人員,脫離了一線,就沒有根啦!其次,跟自己性格有關,我喜歡親力親為。200多人的技術團隊,我必須對每一個項目的進展情況都要有所了解。這樣也方便帶領團隊、培養新人。”黃險波坦承,“未來十年,企業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他希望在他的帶動和激勵下,公司更多年輕的優秀的技術人員快速成長起來。
“其實,企業家對產品的憂慮,還不如說是對人才的憂慮。今后,不管是國外,還是國內,比拳頭、拼實力,還得靠我們自己啊!此外,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很強調傳幫帶,就是‘師傅帶徒弟’、‘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因工作原因,我接觸過很多大的專家、院士,他們在學術上德高望重,對待真正做事的晚輩也是厚愛有加。我經常跟我們的團隊講,改革開放給了我們很多很多的機會,我們趕上了中國發展的最好時期,大家一定要珍惜。大項目都是跨學科、跨領域的,一個人能力再強,也只有在團隊中找到合適的位置,才能發揮好自己的作用,所以要更加注重依靠體系和平臺來實現創新引領。當然,還必須懂得站在前輩的肩上,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八小時以外,黃險波還會經常跟團隊成員一起運動、談心。
“大風起兮云飛揚,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黃險波透露,為了克服人才自我循環的不足,公司成立了一個創新領軍人才引進辦公室。
黃險波還透露,高性能碳纖維材料一直是我國航空航天等方面極為短缺的新材料,為此,他們已完成了高等級碳纖維原絲和碳絲的中試攻關,并開發出了“碳纖維、碳布、預浸料、連續纖維增強熱塑性復合材料”等系列高性能產品。目前位于黃埔中新知識城生產基地一、二期全部建成投產,形成年產10萬噸復合材料的產能規模,將帶動廣州一舉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碳纖維復合材料生產基地。相關輕量化熱塑性復合材料產品已成功應用于國內外各大汽車品牌零部件中,有望成為國內新材料研發應用的新增長點。
“金發科技的今天,最能印證一句話――‘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金發科技的明天,同樣將會印證――中國夢,真的不是夢!”黃險波由衷地表示。
來源:人民日報



